觀點投書:新種族主義正撕裂美國

2024-05-17 06:00

? 人氣

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學生聲援加沙走廊巴勒斯坦人的抗議活動現場。(資料照,AP)

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學生聲援加沙走廊巴勒斯坦人的抗議活動現場。(資料照,AP)

4月17日美國校園「挺巴勒斯坦」示威活動從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發起至今,已經蔓延成為全國性校園示威活動,「挺巴」學生抗議以色列攻擊加沙,校園暴力衝突升溫。據美聯社統計,自4月18日以來,全美已有2600多人在校園示威中被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這一事件卻成為美政客政治角力的戰場。

眾議院共和黨人借機施壓意圖「一石三鳥」

在全美校園示威不斷加劇拜登政府壓力之際,眾議院共和黨人抓住時機,議長邁克·詹森於5月1日推動去年擱置的由共和黨眾議員邁克·勞勒提出的《反猶太主義意識法案》,最終得以320對91的高票通過。該法案指示美國教育部在調查校園內的反猶太主義行為時,使用國際大屠殺紀念聯盟(IHRA)對反猶太主義的定義。此舉不僅暗諷拜登政府在校園「反猶」事件失責,向民主黨主導的參議院及白宮傳導壓力,而且彌補共和黨明星政客川普此前多次發表的「反猶言論」,重新表明「非種族主義」立場,以拉回美國猶太裔及「反種族主義」者的選票。另外,這一法案達到了分裂民主黨的預期效果。在投票中,相較於共和黨絕大部分贊同,民主黨有多達三分之一人的反對,凸顯民主黨內部在巴以衝突上的實質分歧。

法案實則自帶歧視引發反效果

2024年4月26日,一群支持以色列的學生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校園的親巴勒斯坦營地旁載歌載舞。(美聯社)
一群支持以色列的學生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校園的親巴勒斯坦營地旁載歌載舞。(資料照,美聯社)

《反猶太主義意識法案》看似反種族歧視,但細看內容則恰恰相反。

該法案的核心內容是,要求美國教育部在美國《民權法案》的基礎上,對涉及反猶歧視行為做出判斷時,參考「國際大屠殺紀念聯盟」(IHRA)中對「反猶主義」的定義。

目前,IRHA的「反猶」定義含糊、主觀且廣泛,不惜破壞言論自由,將對以色列政府的合理批評、聖經中猶太人殺害耶穌的描述等定義為反猶主義,幾乎將猶太人列為美國「一等公民」,可謂是一種反向歧視。這一法案通過瞬間引發線民調侃及議論,學生團體對此進行抗議,甚至包括一些猶太團體。

回看過去,自川普上任後,共和黨人似乎熱衷於「推動」種族主義。川普前白宮首席戰略師、高級顧問班農是一位「白人至上主義的旗手」,班農曾於2020年聯合赴美詐騙商人郭文貴,不惜「戰情室」節目官方推特關停,多次炒作「疫情溯源論」,導致在美亞裔遭到歧視及打壓。

法案雖遭擱淺  裂痕已然產生

目前,法案已遞交參議院。參議院兩黨領袖均雖然表示兩黨議員對此法案都有異議,目前處於「待定」狀態,但眾議院這一做法充斥著反巴勒斯坦和反阿拉伯種族主義,且向外界明示美國堅定地與猶太人站在一起,將美國推向了這場國際爭議的中心,而這一新種族主義也正加劇美國社會撕裂。如果美國政客們拒絕反思和應對種族主義背後的歷史、社會、政治等問題,將會成為困擾美國社會永久的隱疾。

*作者為旅日華僑,媒體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