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恩觀點:當司法駱駝已經倒下

2024-05-02 06:20

? 人氣

8年前蔡總統上任後召開的司法改革大拜拜時,基層司法人員已一再反映案件量遠超人力補充的速度。然而司法院不思從源頭調整工作分配、增補足夠人力,成天卻把預算不當成錢似的,用在全年只有100多件的國民法官廣告之上,難怪檢察官、法官掛官求去的人數節節上升。書記官就更不用說了,根據考選部的資料,司法特考已經連續三年錄取400位以上(110年錄取514人)的書記官,今年的錄取人數又將上看500位,竟然還是無法填補各地院檢的人力缺口,可見各司法機關人力常年處於「入不敷出」的窘境。更深層的說,如果司法機關人員的實務經驗平均不足,整體司法效能怎麼可能提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已經亡羊,如何補牢?

司法高層們首要思考的是如何繼續留住現有的人員,減少出走潮擴大。最簡單的是先從給足加班費、增列勤務繁重加級開始。讓現職人員的額外工作量至少獲得相應的補償

其次,行政、司法、立法三院,盡速修法調整預算分配來源以及總員額法的人力規模。預算來源應該要和業務量有正確的比例關係,而人力支援應該按工作內容區分,核實增補法官、檢察官、書記官的助理人力。各層級實任公務員不要再浪費生命在剪紙、黏貼、影印、蓋章等「手工藝」作品之上(請參筆者前文,不再贅述)。

最後,目前壓跨檢察機關是猖獗的詐騙案件。詐騙集團用先進的科技設備,盜取他人帳戶、個資、甚至跨境犯罪,增加國內檢調偵辦的難度。人家詐騙集團動動手指、講講電話,唆使一堆年輕甚至未成年的車手到處領錢;而我們的檢警人員還在用10年前的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在查案(註:通保法88年制定,103年時大修成目前的格局),警調人員的申請文件要先送地檢署找檢察官、再跑法院找法官,層層核章後才能調閱到早已無救的銀行交易明細或電話通聯紀錄資料(其中大部分是幽靈帳戶)。

但我們偉大的政府似乎相信,以上那些檢調遇到的困境,都是檢調自身單位能力不足,和那個只在乎門面是否漂亮、設備是否新穎、機關人員常年不在國內的數位發展部一點關係都沒有。數位發展部是國家未來的命脈,檢調單位人力不足絕對不是政府的錯。

*作者為司法實務工作者。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