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頓(Dr. Holmes Rolston)
羅斯頓是美國著名的神學家與哲學家,最重要的學術貢獻在於環境倫理的開拓以及科學與神學關係的探討,因此被尊稱為「環境倫理之父」。他是當代自然神學的思想巨擘,曾在1992年獲得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哲學系傑出教授殊榮,在1997-98年連續榮任蘇格蘭大學著名的紀福講座(Gifford Lectures)講者,並在2003年獲得象徵基督教最高榮譽的天普登獎(Templeton Prize)得主。
台大社科院風險中心、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全球衛生中心與生態關懷者協會今年二度合作,舉辦「環境倫理之父─羅斯頓大師講座」,邀請國際著名的環境倫理大師羅斯頓(Dr. Holmes Rolston)分享倫理、環境與健康的關係,也邀請到長期關注六輕環境風險的教授周桂田及詹長權,與羅斯頓進行對話。羅斯頓以生態健康(One Health / Eco Health)出發進行探討,希冀能讓這個概念扎根在地,成為台灣社會發展的核心。
生態健康(ecology health)指人類的衣、食、住、行、玩、勞作環境,以及其賴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統的代謝過程,和服務功能完好程度的系統指標,是衡量物體品質和環境品質交互之間的狀態。羅斯頓舉例強調資本主義的低成本生產、低成本運輸等,決定了社會的疾病型態。
羅斯頓:美牛養成的食物 與後續危害密切相關
環境與疾病因子環環相扣,羅斯頓以「西尼羅河病毒」、「立百病毒」為例,表示這些病原體藉由現代運輸系統、飛鳥類擴大散布範圍,他認為工業將對環境造成無法預期的效果。另外,羅斯頓也以美牛議題為例,表示養成過程牛所吃的食物問題,以及後續藉由現代運輸系統所帶來的危害,都是密切相關聯的。「總結來說,無法預測的結果大於能預測的結果,當中壞的結果大於好的結果」,羅斯頓表示。
1999年3月馬來西亞爆發豬場及屠宰場工人腦炎死亡病例,病原經澳洲及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專家確認後,以第1個病例發生地命名為「立百病毒」。疫情造成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印尼將近300人感染病例,其中100多人死亡,此次疫情亦造成馬來西亞近900個豬場、90多萬頭豬被撲殺,對業界造成相當大的損失。
是否能有監測系統去預測防止災害產生呢?羅斯頓以立百病毒在馬來西亞撲殺近100萬頭豬為例,認為監視系統是需要很大的時間壓力,才有辦法進行監視行為,「這也讓生態系統有相當大的風險」、「經濟學家與生態學家需要有一個好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