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傷口是為醫治傷痕」 花亦芬談轉型正義:民主社會意味著看見彼此傷痛

2016-08-19 23:01

? 人氣

談到轉型正義,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說,「檢視傷口,是為了醫治傷痕,因為受傷的心走不遠」。(林惟崧攝)

談到轉型正義,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說,「檢視傷口,是為了醫治傷痕,因為受傷的心走不遠」。(林惟崧攝)

民進黨在贏得2016大選成為執政黨後,轉型正義再度成為國人關心的議題,談到轉型正義,就不得不提曾受鐵幕統治的東德在柏林圍牆倒塌後的轉型過程,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19日晚間舉行《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新書發表會,該書正是在談德國人在轉型正義過程中如何重生,花亦芬說,她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一個橋樑,讓大家可以思考,從自身的角度,能夠在轉型正義的過程中做些什麼,而她正是以一位學者的本份,做出貢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花亦芬開場先提到寫這本書的契機,是德國在台協會於去年3月邀請她去德國參訪與轉型正義相關的行程,她認為可以更了解德國的具體現狀,便答應這趟邀約,她還說,她是以「台灣」的名義代表,在德國也是以「來自台灣的歷史學者」被介紹,現場掌聲不斷。

花亦芬:人都會犯錯 重要的是找出療育方式

「檢視傷口,是為了醫治傷痕,因為受傷的心走不遠」,談到《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著作的意義,花亦芬表示,轉型正義不是要去記憶誰做過哪些很糟的事情,一個民主社會意味著大家要彼此看見傷痛,人都會犯錯,但最重要的是共同去找出療育的方式,而這樣的感觸也是花亦芬去德國的最大收穫。

花亦芬說,在德國,轉型正義不只是加害者與被害者的事,而是作為德國社會各行各業的一份子,都從自身的專長出發,如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學者,用自己的能力來幫助整個社會進行轉型正義,而她正是以一位學者的本份,寫下《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做出貢獻。

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新書發表會。(林惟崧攝)
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19日晚間舉行《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新書發表會,該書談論德國人在轉型正義過程中如何重生。(林惟崧攝)

楊斯棓:借鏡德國歷史無非是要反思台灣

與會的對談者楊斯棓醫生也有感而發,借鏡德國的歷史無非是要反思台灣,他說自己其實就是加害者的子孫,他的外公一輩子最專長就是幫國民黨買票,他在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感到罪孽深重,他本身是中西醫雙主修,外公也很疼他,他在考到中醫執照後,外公給他10萬元,他就跑去網路拍賣搜尋「黨外雜誌」,一口氣把那10萬元花掉,「當作替我外公買贖罪券,希望他地獄不要下去那麼深」。

「我祖父是另外一個極端,228事件發生時他在基隆當中醫,他知道國民黨在抓看得懂日文跟德文的人,所以他跑到山中躲起來。」楊斯棓說,這些白色恐怖跟轉型正義的記憶對他來說是複雜的,正是透過咀嚼這樣的書,來反省該怎麼把兩個阿公的事情講給自己的外甥女或是自己的小孩聽,「我覺得就是不要逃避」。

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新書發表會。(林惟崧攝)
台大歷史系教授花亦芬19日在新書發表會上與來賓對談。(林惟崧攝)

李達嘉:此書若能在中國出版 會有很大衝擊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李達嘉說,「在轉型正義的過程中,如果你是一個旁觀者,那你就是加害者」,他希望所有的人都是參與者,也非常高興花亦芬的這本書能出版,對於台灣或是東亞世界來說,都是非常好的反省,不管是對中國或日本都是。

李達嘉還開玩笑地講說:「這本書應該可以在中國大陸出版吧?因為主要是談德國的問題。」此言一出,引發全場大笑。他認為這本書如果能夠在中國出版的話,會造成非常大的衝擊,「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去反省這樣的層面」,這本書絕對是非常重要的著作。

林信男:盼轉型正義在支持性與安全感的氛圍下走

台大醫生精神科醫師林信男說,以精神科醫生的觀點來看,對於進行轉型正義的「創傷症候群」治療,最重要的就是不要逃避、不要隱瞞,仔細地從頭走過一遍創傷過程,但是走過的時候難免會因恐懼與害怕而不敢踏出步伐,因此要在有支持性與安全感的氣氛下來走這條路,他也期待台灣的轉型正義能夠如此進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