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韓國瑜在美國商會演講時用了中英夾雜的「晶晶體」,引起眾人討論紛紛,卻意外牽扯出有網友指稱韓國瑜唸的是東吳大學英文系夜間部,根本不可能晚上打工,質疑他公然說謊。而這「晚上打工是不是說謊」的質疑卻又意外牽扯出「讀夜間部是不是就比較差」的爭執,以及「東吳大學畢業怎麼可能是草包」的辯論。
其實,不但東吳大學畢業的有可能是「草包」,甚至台大畢業的也有可能是「草包」。「草包」和你是哪一個學校畢業沒有絕對的關係,甚至於,一個人可以同時兼具「草包」及「非草包」。
打個比方,就說周杰倫吧,他是「草包」嗎?如果拔擢他做經濟部長,他可能就會被大家視為「草包」,但是在音樂界,他不僅不是「草包」,更是公認的奇才。如果一個市長還算熟悉市政,別人不會把他看做「草包」,但是如果老是一問三不知,那麼自然會被視為「草包」,這和他是哪個大學畢業沒有必然的關聯,只要是「才不配位」就是「草包」了。
對於總統候選人,分辨誰是「草包」誰不是「草包」不太容易,因為理論上,他們通常應該智識水平都比較高,一般人難以分辨。這就如同一個英文水平不高的人,聽兩個美國人講話,分不清楚誰的英語比較好;一個智識程度不夠的人,分辨不出兩個哲學家誰的思想更有深度。一個邏輯和獨立思考能力不強的人,分辨不出誰講話真確實在,誰講話只是似是而非的話術。
但是儘管如此,假以時日,還是可以看出一二。看他講話,受訪,甚或罵人時,是言之有物,還是空洞淺薄,邏輯清楚還是混亂,是理性論証還是潑婦罵街,是切中問題還是答非所問。例如連勝文罵柯文哲「全力去蹭超級富豪,目的就是從富豪吸金,以達成未來在國會豢養狼犬的目的」,又例如韓國瑜嗆馬英九等「三任台大法律系總統搞殘了台灣經濟」,都是「草包」的句子。
另外,許多時候,分辨還是可以從比較得來,一個人跳舞,你不知道他跳得好不好,另一個人也在旁跳舞,也許就可以分出高下;一個人發表他的經濟看法,你覺得還不錯,再聽聽另一個人的經濟看法,可能就覺得這個更高明。以前韓國瑜說「國防靠美國,科技靠日本,市場靠中國,努力靠自己」,郭台銘說「國防靠和平,市場靠競爭,技術靠研發,命運靠自己」,兩個人說法不同,就可以拿來比較。也因為如此,總統候選人的辯論十分重要,雖然辯論好的並不代表能力強或品德操守高,但是至少可以看出他是不是一個「草包」。
*作者為會計師、時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