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教育基金會在今(19)日公布「2016校園體罰」問卷報告,發現今年仍有35.4%國中生、27.8%國小生在學校被體罰,且有超過1成的國小生被罰不准下課,甚至有1萬9000名學生遭罰不准上廁所。
人本執行長馮喬蘭表示,他們從1999年開始每年進行校園體罰調查,期望能真正落實「零體罰」的教育環境,然而,對比2012年數據,今年竟還往上提升3到5個百分點。而體罰理由中,學業不符要求的比例也達4、5成,呈現升學主義壓力猶在。
調查也顯示,8成的國小生有被罰過、看過同學被罰「不准下課」,大多數是罰1到2節課,但仍有約3成學生被處罰時間超過一周。更有國小二年級學生因為「不准下課」而憋尿導致尿道炎。
「不准下課」非但無法改善原先錯誤,反而可能因為缺乏活動,而導致下堂課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反效果。今天出席記者會的家長團體代表謝國清表示,「罰一整周不准下課,這難道不是『變態』嗎?」而調查也顯示,受體罰的學生大多感覺丟臉、生氣、覺得倒楣,更有少數學生怨恨想報復。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照理說課業應減輕,但為何人本調查中,被體罰的原因是來自「學業不符合要求」的比例卻越來越高?
立法委員吳思瑤表示,應反省為何校園體罰率沒有降到0,針對體罰的不當管教,她呼籲應該勇敢啟動不適任教師機制。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則建議,有體罰行為的不適任老師,應該剝奪退休後請領年金的資格,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