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當沖降證交稅,政府走短線鼓勵大家一起走短線!

2017-01-03 06:30

? 人氣

當沖證交稅減半,救得了台股的低成交量嗎?(資料照片)

當沖證交稅減半,救得了台股的低成交量嗎?(資料照片)

趕在元旦過年前,行政院宣布當沖降稅方案,當沖證交稅將從現行的千分之3降為千分之1.5,效果多少有待觀察,不過,最讓人憂心的倒不是稅收問題,而是心態問題:我們只能走短線了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股成交量持續低迷,在亞股中隱然有邊緣化的跡象。資本市場飆高或走低或許可視為常態,總是有人賠有人賺,但有量能就有活力,最怕的是一灘死水、量能不出,連流動性都有問題。

一個流動性低的市場,短期而言當然是投資人要賣股變現都難,長期而言則是好的企業不會在這種市場上市,因為量能低、投資人少,股價一定不會漂亮,因此寧可到國外其它市場掛牌─今年以來就陸續有龍頭企業旗下賣相佳的子公司,捨台股就其它市場掛牌。如此會讓市場更低迷、更難吸引投資人。

不幸的是台股目前正是這種情況。成交量多次降到500億不到,量能夠低了,又集中在少數明星個股上(如台積電、大立光、聯發科等),許多掛牌公司一天成交量只有幾張,3-4成股價跌破淨值。坦白說,這些公司算是白化錢掛牌,在股市中形同「殭屍」,股價低、流動性更低,原本想直接從資本市場得到便宜資金的期待落空。

因此,金管會主委李瑞倉上任後就視提高台股成交量為首要任務,行政院也急急如律令的趕快通過當沖證交稅減半。有人擔心稅收又要減少,照財政部的統計當沖證交稅減半後,稅收減少37.5億,雖然也不算太少,但如果政策真能吸引資金投入、增加當沖金額,仍可減少稅收的損失。

但此政策真正可議之處在各國政府都以鼓勵長期投資為主,例如一些課證所稅的國家,對長線投資的稅率都採較低稅率;如台灣這般為了衝量能,不惜降低當沖證交稅率,顯然就是鼓勵大家走短線,這是「與魔鬼交易」的政策。

更何況,台股低迷問題仍難脫離經濟與產業的基本面;經濟低盪、產業與企業競爭力滑落;相較20年前,台灣科技產業新創、競爭力強勁的企業輩出,每每掛牌總能帶動風潮,台股已很久未看到這種指標性、領導性的新企業出現了。

政府當不會不了解其中關鍵,但要調整產業結構、重建競爭力,非一朝一夕可達陣;甚至行政院敲鑼打鼓喊的5+2產業政策,看好者少而看衰者多,企業界沒多少人認為這些如作文比賽般寫得漂亮的規劃、計劃,是重振台灣產業與經濟的良方,倒是業界親身感受是投資環境惡化。

許多市場人士時常以「遙想當年」台股之熱,而今連陸股都超越台股,希望能回到從前,不過,那個年代可能永遠不會再回來。當年中國經濟改革開放才開始,資本市場初萌,制度既不健全、又無太多好企業,規模與成交量當然難與台股比。但現在中國經濟規模已經是台灣的20倍,堪稱世界級的企業也超越台灣,台股恐再難奪回當年風采了。

稅率對股市確實會有影響,但不是最關鍵、甚至唯一的因素─當年台股成交量、運轉率高居亞洲前矛時,證交稅率就是千分之三;去年市場人士都說證所稅壓抑台股的股價與量能,券商與立委聯手把證所稅取消,結果台股還是每況愈下;美股課高額證所稅,價量還是熱到不行。這次政府把當沖證交稅減半,大概還是肉包子打狗罷了,台股量縮是有其它更基本面的因素;但政府既然無能在此著手,只能以走短線方式鼓勵大家一起走短線,而這,才是比稅收損失多少更嚴重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