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改國是會議分組會議正密集召開,外界仍不斷傳出「黑箱」的批評。檢察官票選代表林達22日說,「我覺得很難過」,明明很認真討論,卻被說是「玩假的」,國是會議副召集人瞿海源對他說,自去年11月籌委會成立後,媒體幾乎無一句好話,瞿批媒體「他們才黑箱作業」,沒有資料就謾罵,他不能接受,瞿鼓勵委員竭盡所能、用理性、寬容、獨立的態度把會開好,因為這是國家很重要的大事。
瞿海源擔任召集人的第3分組第1次會議22日早上10時舉行,歷時4小時。瞿一開始就說,法官林孟皇等4名委員從21日傍晚起,就陸續透過郵件把對該組議題的看法傳給全組,「其實會議從昨天下午的4時52分就開始」,大家都花很多心血思考研究;籌委會也是一樣,但媒體一直攻擊,「我個人心裡蠻難過的」。
瞿海源談司改過程:批判不公平, 司改並非沒希望
籌委會透過上網等方式徵集近千個意見,整理成96個議題,再歸納成5組,第3組主要著重檢察體系的司法審判過程就有4大議題、22個子題。談到這個過程,瞿海源說,大家想一想,這不是「白痴」、「笨蛋」做的事,是花很多心血做出來的,受到不公平的批判他很難過,但「我不覺得司改就這樣沒有希望」。
我國在1999年召開過司改國是會議,很多議題至今未落實。瞿海源說,據說那次開到半夜,「出去叫車還叫不到計程車」,為司改費心很辛苦,他要大家盡量都與會,「盡量把別的事情擱在一邊」,因為這是國家很重要的大事。
第3組「權責相符、高效率的司法」第1子題是「檢察官的法律定位問題」,光討論此議題是否先交法務部研擬,再送委員討論,就花將近1個半小時。
法務部檢察司副司長余麗貞:有沒有必要在這邊由20個人決定
法務部檢察司副司長余麗貞指出,此議題有法學教育與研究的重要性,但她不知道與讓民眾對司改有感有何相關,也質疑「有沒有必要在這邊由20個人決定」。
不少委員對余麗貞的說法無法認同。法官林孟皇就指出,很多議題1999年都談過,因涉及司法院與法務部之爭、利益之爭,而始終無法解決,這次會議就是希望讓非法律人共同參與,「不然我們法律人再吵100年也無法解決」,檢察官定位可談的很多,檢察官高高在上開偵查庭讓人民感覺「官尊民卑」等都應弄清楚。
律師尤伯祥則指出,台灣的檢察官長期自命也是法官,定位與法官一樣,最早主張有權羈押、搜索權,後來都遭大法官會議否定,民眾最擔心的是檢察官的濫權,以及檢察官擁有的強制處分權,包括拘提、關門開偵查庭等,也都應徹底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