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荒如同一場「隱形海嘯」,正默默地席捲全球各地,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指出,平均每9個人當中,就有1人是餓著肚子睡覺;每3人中就有1人營養不良,一般人都認為「糧食不足」是造成饑荒的主因,但事實似乎並非如此,龍應台文化基金會25日舉辦「台北沙龍」講座,由美國紐約WNET公共電視董事會副主席陳倩瑜擔任主持人,WFP亞洲區前主任忍足謙朗以「食物那麼多,為什麼我還餓?」為題,分享逾30年的救援饑荒經驗,並呼籲全球應當重視飢餓問題。
「饑荒」並非單指「許多人吃不飽」,WFP對饑荒有明確的定義:20%民眾嚴重缺乏糧食、急性營養不良比率超過30%、死亡率超過每萬人每天2人。人類上一次「饑荒」2011年7月發生在東非索馬利亞,5年多前的事,不過現在卻有索馬利亞、南蘇丹、奈及利亞和葉門4個國家同時進入饑荒狀態,這種情況前所未見,至於主要造成饑荒的原因為何?忍足謙朗答道:「戰亂與天災。」
饑荒形成主因:戰亂與天災
一般人總認為,饑荒的成因是「糧食不足」,但事實似乎並非如此,忍足謙朗表示,由於戰亂與天災因素,使得許多人流離失所,再有錢的人也可能瞬間身無分文,即使糧食充足,但這些受災民眾沒有金錢能夠購買食物,甚至沒有管道可以取得糧食,因而引發饑荒,而他在WFP任職30多年,強調這段期間的首要任務,就是把食物「送到」挨餓民眾手中,有時為了達到目的而選擇「違規」。
忍足謙朗曾在北韓、科索沃、索馬利亞等國進行糧食援助任務,為了確保受災民眾能夠獲得食物,他會用盡各種辦法讓當地人民得到糧食,像是受限於環境狀況或其他因素,無法按照原先計畫發放麵粉,因此尋求當地的烘培廠製成麵包送給民眾,忍足謙朗所謂的「違規」,即使尋求變通方式,不墨守成規而耽誤或影響受災民眾獲得糧食,解決挨餓處境。
關心孩童營養問題 1000天是關鍵期
另外,每年平均有300萬名孩童死於營養不良,因此忍足謙朗極為關心孩童能夠獲得足夠營養,忍足謙朗強調,孩童是我們的未來資產,必須確保他們能夠健康安全長大。隨著營養不良逐漸成為隱形殺手,忍足謙朗也說,從母體懷孕到嬰兒出生滿2歲的這1000天內,是孩童吸收營養的關鍵時期,因此WFP在提供糧食方面也重視營養均衡,同時發放維他命等營養補充品。
儘管孩童是重要救助對象,但在戰亂地區,又要如何確保孩童的權益不會受損,或是大人掠奪糧食導致孩童繼續挨餓,忍足謙朗對此表示,WFP會進行監督作業,而WFP透過當地學校,即提供孩童的校園伙食,確保孩童不會挨餓,同時也兼顧孩童的受教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