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翁山蘇姬不願面對的人道危機

2014-11-16 17:53

? 人氣

羅興亞男孩在難民營掙扎求生(美聯社)

羅興亞男孩在難民營掙扎求生(美聯社)

美國總統歐巴馬11月中旬二度造訪緬甸,驗收該國政治經濟改革的成果,並與舉世知名的民主人權領袖翁山蘇姬會面,間接表態力挺她明年角逐總統大位,兩個人在記者會上又抱又親,羨煞人也。然而在這一幕溫馨場面的背後,卻有一場嚴重的人道危機,歐巴馬要求面對,翁山蘇姬卻百般迴避。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談到宗教歧異引發的衝突,一般人最容易想起基督教(廣義)、伊斯蘭教與猶太教糾葛千年的恩怨情仇。至於四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向來予人慈悲、和平、包容、無爭的印象,似乎比較不帶殺伐之氣。佛教色彩濃厚的國家如泰國、柬埔寨、寮國也較少傳出種族紛爭。

少數民族?非法移民?

然而,中南半島的緬甸卻是特例。在這個80%人口是佛教徒、處處可見蘭若浮屠的國家,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羅興亞人」(Rohingya)正遭到從政府到民間的全面迫害,連佛教組織也參與其間,堪稱是當今世上最嚴重的種族、人道危機之一,有些人權組織已經以「種族清洗」(ethnic cleansing)來形容。

緬甸政府與最大民族緬族,甚至根本不承認羅興亞人是一個種族,堅稱他們是西邊鄰國孟加拉來的非法移民,必須稱之為「孟加拉族」(Bengali)。儘管羅興亞人至少從15世紀開始,就定居今日緬甸西南部、孟加拉灣東岸的若開邦(Rakhine State),但是他們沒有公民權。換言之,緬甸的130萬羅興亞人是個沒有國家的民族(stateless people)。

除了宗教信仰差異之外,羅興亞人的語言屬於印歐語系,也與漢藏語系的緬甸語截然不同。緬族普遍仇視、歧視羅興亞人,兩個民族在歷史上爆發過多次衝突,以屠殺平民來相互報復。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羅興亞人,還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但是1948年緬甸獨立、1962年軍政府上台之後,他們的日子就難過了。

大規模衝突終於爆發

2012年,緬甸軍方開始推動民主改革,羅興亞人的處境卻急遽惡化。當年6月,若開邦民間謠傳有一位緬族婦女遭到10名羅興亞男子性侵並殺害,雖然真相未明,但民怨沸騰,緬族大舉圍攻羅興亞人的村落,放火焚燒民房與清真寺,造成數百人死亡;許多地方的暴動是由僧侶領軍,帶頭喊打喊殺。羅興亞人也攻擊緬族村落報復,但雙方實力懸殊,結果不問可知。

原本勉強還能與緬族和平相處、共同生活的羅興亞人,如今至少14萬人淪為喪家之犬。政府以保護為名,將他們隔離圈禁在特定地區,出動安全部隊巡守。他們的家園從農村、漁村降格為難民營,生活環境惡劣,醫療資源匱乏,沒有辦法下田耕種、出海打魚,不敢到緬族地區工作,不能進市場交易,年輕一代無法上學,兒童到情況較好的羅興亞村落乞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