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金庸武俠小說的人都知道,他把華山派劍法分為氣宗與劍宗。氣宗著重以心行氣、以氣御劍,一切以內功為主,外功劍法稍微魯鈍亦無妨,因為在渾厚內力支持之下,即便對手劍招刁鑽靈活一些,也討不到便宜。但是劍宗的邏輯不同:劍宗尋求招式劍法上的針對性突破,推其極至則輕鬆攻入對手破綻,不管對方有內功沒內功,都可克敵制勝。
我大概是國內極少數練了四十年太極拳的經濟學家,也想用類似比喻,描述一下台灣經濟的困境與突破。就看主管台灣經濟的經濟部吧,它裡面有兩個最重要的局,一為國貿局、另一為工業局;其他單位或可視為這兩個主要局的衛星。國貿局由於負責經貿談判,在過去廿餘年從美國開放市場壓力,到台灣加入WTO與APEC,再到最近與新、紐簽FTA、與對岸簽ECFA,都是國貿局的業務。因為主業務是涉外談判,國貿局許多同仁長期與外交系統合作,他們最希望達成的任務就是自由化、國際化、廣簽FTA。這種「力求涉外貿易條件優勢」的做法,我認為像是劍宗。
但是工業局則不同。工業局與技術處的業務都是要發展台灣的工業實力,像是練氣、練內功。技術處補助科專研究、奬掖應用科技研發。工業局則承接產業科技,幫助其育成、找尋廠地,甚至對小成氣候的事業給一把助力,協助試營運、試量產等等。工業局的同仁大部分是技術背景出身,與國貿局截然不同。
華山派氣宗劍宗各有優劣。劍宗所練招式都清楚明白,容易上手,但是就怕遇到對手內力深厚,屆時取巧劍招極可能落得劍斷人傷。氣宗內功雖然是一切劍法的根基,但是要練成內功非常不容易,除了吐納打坐等苦功,還得要有「慧根」、要有人傳授心法。若是無慧根、無心法,就算打坐吐納廿年,坐到痔瘡也坐不出什麼名堂。氣宗練得不得法,一上陣就會被劍宗刁鑽者在身上戳出十來個窟窿,當然也會被劍宗嘲笑。
在經濟部,國貿局業務是廣簽FTA等協定,它像是劍宗;而工業局業務是幫助廠商厚實技術基礎,它像是氣宗。過去廿餘年,台灣一直在追求自由化國際化,都像是劍宗在發揮影響力。自蕭萬長起許多首長都是國貿系統的劍宗出身。但是劍宗練劍畢竟是外家功夫,容易岔氣、容易因為外家姿勢詭異而傷到筋骨。
在經濟事務上亦然:整天想著外貿談判、簽FTA,經常會忽略了這些外功對自己國家弱勢者的傷害,也根本不會注意到簽FTA後的所得分配問題。拳經上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的基本道理,劍宗少有體會。台灣若是不去厚植具有就業能量的產業實力,就算簽了一拖拉庫FTA,又有何用?不但如此,從太陽花學運到十一月底大選所反映的民間反彈,大致呈現出人民對劍宗一派的經濟政策根本沒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