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該是今年最精采、牽涉最廣的政治、經濟、外交的「綜合戰」!美國、俄羅斯、中國、中東國家,全在這場割喉戰的遊戲內,標準的大國博弈;有人想打趴新的石油供應商,有人要打擊對手國的經濟與財政。而其波及的影響面則衝擊到各國的經濟及不同產業。
油價崩跌1個多月後終而在11日破每桶60美元,相較6月110美元左右的價格已跌了近5成,接下去的走勢有分析師看到50美元,有人看到40美元,但看跌幾乎是一致的方向。分析「檯面」上的理由很多,主要是由經濟與供需面著眼。例如全球各大經濟體,只有美國獨強,表現良好,歐盟陷停滯,日本掉到衰退,中國成長走緩,新興市場表現亦不佳,整體對原油的需求下降。供給面上最常被提到的是美國的頁岩油產量上升,近期的因素則是美元走強、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不減產。
OPEC打經濟戰
這些原因都言之成理,但更重要的是OPEC的不減產決定,這是要打一場經濟戰爭。美國頁岩油確實是搞得虎虎生威,今年6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解除行之39年的石油出口禁令,7月美國德州就開始出口原油,雖然數量尚不多,但這被認為具有「歷史象徵意義」。最新的資料是美國的原油生產已達每日905萬桶,明年可望到950萬桶,這個產量已接近全球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的960萬桶了,再1-2年美國就可成為原油淨出口國。
看起來「前程似錦」,但頁岩油生產有一個致命點─成本太高。外界估計大部份頁岩油生產商的盈虧點在每桶70美元(也有人估算是60美元); OPEC產油國的平均生產成本則相差甚多,但領頭的沙烏地阿拉伯大概只有30美元。如果OPEC減產(這代表的其實就是領頭的沙國要大幅減產)以維持價格,結果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OPEC的市占下跌,頁岩油繼續生存且擴展市占。
顯然沙國不願幹這種傻事,因此選擇不減產,讓價格大幅滑落,沙國可承受50-60元的價格,但卻可把頁岩油廠商「擠出」市場。沙國石油部長在OPEC會議中就告訴其它國家:「我們必須對抗美國頁岩油的衝擊」。當外界高度關注OPEC會議是否減產時,沙國又說市場會自我修正,「我們為什麼要減產?」
沙國部長的話其實是一個「笑話」,OPEC就是一個石油的「卡特爾組織」,成立的目的就是要操控價格嘛,那來等市場修正?但這番話等於火上加油,也擺明了沙國就是要讓油價下跌,油價立刻重挫。沙國的目的很清楚:先打落油價修理並淘汰頁岩油廠商,等到「清理市場」完畢後,再讓價格上升;對沙國、OPEC而言,這才是可「長治久安」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