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上午宣布完成中韓FTA實質性談判,經濟部表示,可能對台灣產業造成6500億元的衝擊,全國工業總會祕書長蔡練生表示「非常焦慮」,學者則認為這有如對台灣產業投下「原子彈」。
經濟部:衝擊7大產業 衝擊金額恐達6500億元
經濟部次長卓士昭表示,先前早已預估中韓FTA極可能在APEC前達成協議,中韓確定簽署FTA「不出我們所料」。他表示將加速兩岸貨貿談判,期望最終條件能比照甚至優於中韓FTA。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吳明機則表示,依據工業局所作的產業評估衝擊,目前中國自台灣進口工業產品共1563億美元,中韓FTA生效後,將對31%(約490億美元)須課關稅的產品產生影響;其中,以鋼鐵、工具機、汽車、面板、石化、紡織、玻璃等7大產業受衝擊最劇,共占出口值的24.7%,約386億美元。
根據經濟部資料,南韓與台灣出口貨品重疊率為7成;而根據工研院產經中心預測,若中韓FTA利用率達100%,未來3到5年,台灣製造業產值將衰退3.85個百分點,受衝擊金額恐達6,500億元。
工總秘書長坦言「非常焦慮」
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朱雲鵬認為,這對台灣石化、面板、鋼鐵、紡織、機械、汽車、汽車零件及塑化等產業來說,宛如「投下一顆原子彈」。
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則表示「非常焦慮」,他說中國是台灣最主要的投資貿易國家,而台灣向來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韓國,若中韓完成FTA簽署後,韓國的產業出口中國可享免關稅,不利於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競爭,最後將導致企業必須轉向與大陸有FTA的地方生產製造,代表將使台灣工作機會因此流失。
蔡練生認為中韓FTA簽定後對國內普遍產業皆有重大影響,不過對於石化、鋼鐵、機械等產業衝擊應最大,他認為朝野應盡速完成協商,勿再延宕服貿、貨貿的簽定,才能盡早讓台灣產品在中國市場擁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