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韓FTA達成實質協議,政府要求國會盡速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及服貿,以利貨貿談判。對此,公民團體「經濟民主連合」今(13)日召開記者會,拆解遭擴大渲染的中韓FTA威脅,並抗議國民黨立委吳育昇欲「插隊」,將監督條例議案拉到原先排第1案的食管法之前。
「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表示,馬政府自中韓FTA達成協議後,便不斷發動媒體攻勢,即使距離中韓FTA簽署甚至生效最快至少也要半年,經濟部便已拋出3種不同版本的產業衝擊,完全是在恐嚇人民。
賴中強引用經濟部官方發布的新聞稿中「經查中國大陸及韓國官方至今未對外公布陸韓FTA協議細節,網路流傳之陸韓FTA降稅消息,現階段均無法查證,純屬臆測及流言」字句,痛批目前若尚無詳細降稅資訊,哪來的「6500億」、「GDP下降0.5%」等衝擊數字?
此外,賴中強也引用工業局的資料,表示台灣輸往中國的工業產品,已有69%貿易額零關稅,其中包括電腦、通訊設備、電子零組件、軟體、半導體等產品,他強調關稅不可能比零更低,因此中韓FTA對這些零關稅產業將沒有影響。
拆解7大衝擊產業 石化為唯一受衝擊者
對於先前經濟部宣稱石化、面板、汽車、工具機、鋼鐵、紡織、玻璃等7大產業將受嚴重衝擊,賴中強表示,根據BBC及韓國媒體報導,汽車已排除於降稅清單外,面板於10年內不降稅,短期內這2項產業根本不會受到衝擊。
此外,工具機被中國列為民族國防工業,賴中強對其降稅幅度持保留意見;鋼鐵、紡織及玻璃此3項產業以內需為主,相較於中韓FTA,貨貿完成後中國產品低價傾銷造成之衝擊可能更大。賴中強表示,7大產業中真正受中韓FTA衝擊者、並希望加速貨貿談判者只剩下石化業。
對此,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認為,目前真正鼓吹貨貿協議者,為以生產泛用塑膠為主的5大家族,包括李謀偉家族的榮化、王永慶家族的台塑、辜濂松家族的國喬、許文龍家族的奇美實業及吳壽松家族的台聚、亞聚等。孫友聯認為先前的高雄氣爆已暴露出石化業問題,加上美國頁岩氣革命,石化產業儼然已是夕陽產業,為了向中國爭取的取消石化業6.5%關稅而犧牲農民、紡織、成衣、陶瓷、鋼鐵等勞力密集的工業,孫友聯問「值得嗎?」
經濟民主連合呼籲政府應重新檢視台灣產業體質,促成產業升級轉型,而非一味使用降低關稅及勞動成本等方式幫助產業生存。此外,經濟民主連合也要求石化業5大家族公布其關係企業最近5年的政治獻金明細,並要求全體立委主動公布,以避免立委不當操作國會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