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防疫三個月,悶中作樂三個月,悶出清明旅遊人潮,也悶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大同電鍋乾蒸口罩教學,「口罩」做為政府徵調的防疫物資,在這三個月內創造出最大奇蹟,成為人民悶中防疫的最大娛樂源,導演者不是別人,正是指揮防疫的政府,這又是一樁足堪娛人娛己的笑話,指揮官陳時中示範戴起剛蒸過「熱乎乎」的口罩,足證講笑話聽笑話比口罩更有益身心健康。
戴口罩是有「準則」的,根據指揮中心三個月前曾經宣導的「一不三要準則」:「戶外通風良好的地方不需要戴口罩;慢性病患、有呼吸道症狀、進出醫院者要戴」之外,根據全球與台灣疫情發展,必須「與時俱進」,第一,指揮中心說不必戴的時候,原則上還是戴上為宜,比方說戶外通風良好,但人群聚集甚至擁擠之處,能不戴嗎?第二,指揮中心說必須戴的時候,肯定一定要戴;第三,不論口罩產能是否足夠,該排隊就排隊,該上網就上網,不論用什麼方法,駡政府肯定不是拿到官定版合法口罩的辦法。
「口罩」會產生這麼大「娛樂效果」,只因為這麼小小一片五元的口罩,都能成為九彎十八拐的重大政策,先是口罩禁止出口(中國),全民搶口罩之際,「我OK你先領」蔚為民進黨的社會運動,民進黨搞運動不打緊,所有戴口罩的地方首長雙北市長柯文哲、侯友宜和高雄市長韓國瑜、甚至前總統馬英九都成為鍵盤靶子,戴個口罩都能「被出征」,不能不佩服民進黨熟諳「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戰略戰術,短短三個月,讓口罩產能五、六倍數增長,如今日產一千三百萬片更向一千五百萬片邁進,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產國(第一大是日產破億片的中國),儘管只達二千三百萬國民人人每日有一片的半數,却足可讓政府「奧援」全世界。
大概口罩「奧援」全世界的政策,引起不小反彈,畢竟政府轉彎很輕易,但讓才接受「防疫先自保」的廣大民眾腦袋一夕轉彎,委實不易,結果就搞出大同電鍋乾蒸口罩重複使用的戲碼,中央指揮中心每天記者會都直播,新聞稿也列檔在案,二月中指揮中心才對國內學者提出電鍋乾蒸法的意見表示「不建議」,一個半月之後,立刻親自演示乾蒸口罩,專業上到底管用不管用,市井小民無從判別,橫豎「順時中」,指揮中心說不建議就不蒸,指揮中心說管用就蒸,至於萬一蒸壞了,就繼續排隊;對一切聽政府的民眾而言,最大困擾大概是:萬一家裡沒有大同電鍋怎麼辦?難不成排完口罩排電鍋?經濟部是否還要加碼輔導大同電鍋增加產能?奉送友邦的有限口罩之外,是否還要加贈電鍋,以備數量有限讓友邦也仿效乾蒸好一用再用?
最重要的,就在政府宣示要援助友邦口罩之際,指揮中心演這麼一齣乾蒸口罩的戲碼,豈不是打臉蔡英文總統聲稱國內口罩已經足夠的說法?要大家重複使用口罩,好讓「多餘」的口罩用來拚外交?豈不證明疑慮國內供需依然不足的批評者更有話說?
疫情升溫,口罩政策從不必戴到原則必須罩,比方教育部就通令各校,若課堂教學不能維持「社交距離」,師生就要戴口罩,這和兩個月前建議「一般學生不必戴口罩」又不同,質言之,校園到底要不要戴口罩,口罩產能比疫情更相關,柯文哲比指揮中心更誠實,他早在三月中下旬新北市建議師生都要戴口罩時就表明暫時不跟進,因為如果都要戴,那得政府確保校園人人每天都有一片口罩,這牽涉到有沒有這個財力,更牽涉到有錢是不是都能買得到?柯文哲說的只是地方政府主管的高中以下,不包括大學。
然而,政府政策既定,大眾運輸諸如高鐵、台鐵都已強制不戴口罩不能上車,指揮中心更宣示,乘客不戴口罩,計程車可以拒載,在少數校園已有疫情的情況下,學校防疫升級理所當然,偏偏有學生以「侵犯受教權」抗拒之,這又是一則笑話,不知道抗拒戴口罩的學生是不是還沒從「不必戴口罩」的前一階段回魂?學生聽課戴口罩和「受教權」有什麼關係?又不是老師罷課,倒是老師戴口罩講課比較辛苦;但不論如何,校園戴口罩充其量只是公德問題,保護自己為先還未必談得上保護他人,既不是校規也不是法律,學生想學川普,「我不戴口罩,反正只是建議」,校方大抵也是沒辦法,總不能比照高鐵台鐵,把學生驅逐出校門。
對比歐美疫情嚴峻,新加坡開始半封城,台灣還能在各種笑話與抗拒中,維持防疫安全網於不墜,的確傲視全球,輸出口罩之餘,應該也能輸出幾則防疫悶中作樂的笑話,畢竟窮開心也是身體健康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