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有幾個方法:從人力銀行投履歷、請朋友幫忙介紹,還有一種比較令人羨慕的,是被「獵人」看上,主動帶著工作來找你。但是怎麼樣的人能夠吸引「獵人」呢?台灣真的有好工作嗎?學長姐說這次請到一位在業界10年的資深獵頭師,親自分享他從業以來的見聞。
所謂的「獵人」也就是Head Hunter,中文習慣稱為顧問或獵頭師。今年近四十歲的B本身也是與獵頭師接觸後才加入這一行,他原本要請獵頭師幫忙介紹業務的相關工作,但後來獵頭師建議他,乾脆先試試獵頭的工作。「我抱持的心情是,獵人頭師本身也是有業務性質,既然可以當獵頭師,那也可以『獵自己』啊!幫公司賺錢的同時,也可以幫自己物色好工作。但是後來就一直做到現在。」他笑著補充。
獵頭師跟一般人資有什麼不同?
獵頭師的工作內容可以分為三大部分:開發業務、當顧問和面試人的人資。市面上也有不少人力資源顧問,如何讓客戶(企業或公司)選擇他們就得靠獵頭師的業務能力。而客戶除了請獵頭師協助招募人才以外,像是市場行情、勞健保規範等,也由他們提供諮詢服務;對一般求職者而言,獵頭師則像是專屬的職涯顧問。此外,獵頭師也可能要替客戶進行面試求職者,如何問對問題、幫企業找到合適的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大家都知道,獵頭師跟人力銀行最大的不同就是「人脈」,但一個年輕的獵頭師,又要去那裡找人脈呢?除了自己的朋友群外,B說,其實獵頭師也會瀏覽人力銀行配對的履歷,但他們更常主動從LinkedIn找人。
「social network(社群平台)是我們在獵人頭領域常使用的,不過在不同地方找的對象會不一樣,LinkedIn比較專業、另外也可能透過FB、Instagram等等。」
B說,一般公司HR可能也會上LinkedIn,但獵頭師則有自己在該領域的人脈資訊網。透過自己熟識的朋友介紹,除了先經過朋友的推薦把關和篩選外,更可能找到「在職中」的人才,也就有機會「挖角」,這些都是一般HR比較難接觸到的。
獵頭師這份工作,除了可以認識許多有能力的人才,薪資待遇也不賴,那挑戰點及困難點又是什麼呢?
他們賣的是最難掌握的產品:「人」
獵頭師的工作偏業務性質,除了業績壓力,更困難的點還是「產品的不確定性」。舉例來說,電腦業務員賣的產品是電腦,產品功能和特色都是固定的;但獵頭師的「產品」是「人」,不僅每個人都不同,更困難的地方是「人都會變」。
「有可能這個求職者都接洽到準備去上班了,才臨時說因為家人的因素所以沒辦法報到;也有可能這個求職者已經上班一段時間(在雇主的試用期內),結果客戶(雇主)突然說不適合,所以沒辦法用這個人,這種情形也是有的。各種狀況都有可能發生,因為我的產品是『人』,最難掌握的也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