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雄風到天弓》研發飛彈40年 台灣已成「插滿飛彈的小島」

2017-07-26 15:27

? 人氣

台灣的飛彈研發得到美國許多技術協助(BBC中文網)

台灣的飛彈研發得到美國許多技術協助(BBC中文網)

共軍的轟六戰機再次出現在台灣東部外海,台灣是否有能力反製成為關注的課題,但是台灣在自己的努力之下,也已經成為「插滿飛彈的小島」。蔣介石撤退到台灣、蘇聯在50年代提供共軍米格15噴射(噴氣)戰鬥機之後,台灣就一直面臨來自空中的共軍威脅,早年是依靠美國提供的戰鬥機搭配響尾蛇空對空飛彈維持台海空中的「恐怖平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地面則是靠美國提供的勝利女神、力士以及鷹式等飛彈保衛台灣領空不受共軍的侵犯,但是在蔣經國執政的時候,認為美國提供的各型飛彈不但數量不足,性能也受到很多的限制,而且美國也不會提供台灣較為新型的飛彈,因此指示軍方成立研發飛彈的特別單位。

烏龍命名

由於空對空飛彈的門檻高和難以與美國系統整合等因素,初期台灣是先發展地對地和反艦飛彈為主,並在1981年(民國70年)雙十節的閲兵中一口氣展出仿造以色列加百列反艦飛彈的雄蜂飛彈、仿造蘇聯泥火箱型反坦克飛彈的昆吾飛彈以及參考美國長矛戰術飛彈的青鋒飛彈。

當時民眾不知道的是這三款飛彈並未量產,不過對當時因為國際關係丕變而風雨飄搖的台灣卻有鼓舞民心的作用,而後來昆吾與青鋒兩型飛彈可以說是無疾而終,在命名上擺了個大烏龍的雄風飛彈後來大量生產,並且配備到台灣海軍艦艇上,成了反艦作戰的主力。

為什麼說雄蜂飛彈在命名上擺了個大烏龍呢?學過生物的人大概都知道,基本上蜂類中的雄蜂只有交配的功能,沒有攻擊的本事,名字聽起來好像雄赳赳、氣昂昂,但是雄蜂不具備蜂類保家衛國的能力,後來成軍的時候已經改名為雄風飛彈、成為第一代台灣自製的雄風反艦飛彈。

當時台灣海軍為了裝備這一型飛彈,展開了「武進計劃」將二戰時期建造的驅逐艦大規模改造結構,讓那些老爺爺級的軍艦背上了新型武器繼續保衛海疆,另外也參考其他國家組建了一支飛彈快艇艦隊。

負責研發飛彈的中山科學研究院隨後還發展性能較佳的雄風二型飛彈,並在90年代針對反制共軍海上武力大幅擴張而研發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和俄國「日炙型」超音速反艦飛彈並列全球「唯二」的超音速反艦飛彈。

世界上第一次在空戰中以導彈擊落敵機,就是台灣的F86軍刀機以響尾蛇導彈擊落共軍的米格15戰鬥機。

世界上第一次在空戰中以飛彈擊落敵機,就是台灣的F86軍刀機以響尾蛇飛彈擊落共軍的米格15戰鬥機。(BBC中文網)

對空飛彈

80年代中期,台灣因為無法取得新型戰鬥機,因此決定研發後來命名為經國號的IDF(本土防衛戰鬥機),同一時間也啟動「天劍計劃」,發展類似美國響尾蛇與麻雀飛彈的天劍一型和二型空對空飛彈,裝備在IDF上,在IDF成軍之後,天劍系列飛彈加入防衛台灣天空的行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