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成本高、污染重、國安危的能源政策,修吧!

2020-10-03 07:30

? 人氣

蔡政府能源政策讓火電一直增加、天然氣占一半則有國安疑慮,圖為中火。(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蔡政府能源政策讓火電一直增加、天然氣占一半則有國安疑慮,圖為中火。(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經濟部規劃要「充裕平衡」國內供電的六大電力開發計畫,有半數進度落後,加上國家安全考量,現行計劃如有錯誤將再難回頭,蔡政府該及早務實檢討修正能源與供電計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濟部規劃的所謂六大電力開發計畫包括:興達燃氣機組改建、中火新建燃氣電組、協和電廠改建、大潭電廠擴建、通霄電廠更新、通霄電廠第2期更新等6項計劃,總計要投入6814億元,預估增加電力裝置容量1823萬瓩,計劃時程則訂在2023年前陸續商轉。不過,這6項計劃中的前3項都因環評或地方政府等因素而「卡關中」,等於新增電力計劃中超過一半延誤,其影響可能不僅是嚴重而已,甚至可能是「致命」。

這些規劃中的新增電力,不僅僅是因應未來新增的用電需求,也不僅要用來填補未來5年內就要完成除役的核二、核三共390萬瓩的核電,同時也要取代許多老舊、污染嚴重、需要除役的火電機組(如基隆協和、高雄興達的舊機組)。不難想像,如果有一半延誤無法如期完工,代表可能產生的電力缺口問題會有多大。

事實上,問題不僅是新規劃的供電進度問題而已,這些電力計劃全部是火力發電,雖然有一部份是取代原先的煤電機組,但整體所言,火電機組還是大幅增加;天然氣發電比煤電乾淨,但絕對不是如政客宣傳的那麼乾淨,污染與碳排都無法避免。

因此,外界可看到的就是已「貴為」全球排名前3大的火電廠,中火卻在原有10組機組外,還要再增加2個天然氣機組,而且中央還不惜為此與台中市政府硬槓,強悍拒絕地方要求中火2、3號機組除役,今年夏天前就將其重啟發電,但實際上,2號機組容量只有50萬瓩,以夏季供電量動輒在3500萬瓩上下計,其占比只有區區1.5%不到。

更別提污染比生煤更嚴重的燃油電廠─早該除役的基隆協和電廠,為了因應供電需求,除役時間一延再延,最新的時程是說再延後2年到2026年除役,是否兌現,就再「看著辦」了。而早已是全台最大天然氣電廠、擁有7組機組、總裝置容量近500萬瓩的桃園大潭電廠,也要再增加3組機組、超過300萬瓩的裝置,等於一口氣增加6成發電量。

不必懷疑,這些計劃與數據代表的是全台電力供應絕對不是如蔡政府所說的那麼「充裕無虞」,所以重污染的協和要延役、只占1趴多的中火2號機組也非開不可。同時,這也代表未來火電占供電的比重會常態性的在8-9成之間。

蔡政府承諾的「綠電占2成」並不穩定,一來現在進度明顯落後,2025年達2成的機會低;二來,就算達到規劃中的綠電裝置容量,但綠電不穩定的特性─例如天黑後與陰天沒有光電,夏天風電接近零,因此火電的比重會常態性的在8-9成多之間徘徊,這代表的是空污與排放難以降低,而綠電與天然氣發電成本必然高,電價上漲是必然結果。

此外,在兩岸關係日益緊張時,蔡政府更應思考國安的含義與落實。蔡政府的能源政策規劃要把天然氣發電比例拉高到5成,但問題是天然氣不僅成本高、更是全靠進口,國內安全存量只有7天,遠比燃煤1-3個月的安全存量、核燃料棒1年的安全存量低。

天然氣發電5成,代表的不僅是困難大又風險高的接收站要增加,而且每天都要有運送液化天然氣的船運補,台海有風吹草動、運補受阻,全台供電支撐能力大幅降低,這個問題老早就有人點出,但蔡政府顯然並不當真,或是毫不在意,但在兩岸緊張程度不斷上升,社會已不再忌諱的討論戰爭時,這個「國安問題」就顯示特別鮮明而真確,這也是當年外媒對台灣供電政策的評語:選擇脆弱。

供電政策與計劃從規劃到落實,動輒要5-10年,甚至不少規劃是「不可逆」;蔡英文不能考慮2024年卸任時供電不出問題即可,對現在已浮現的問題,還是該及早檢討修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