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RCEP對中共的地緣政治價值

2020-11-19 05:50

? 人氣

東盟於去年開始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歐盟第二,美國第三,日本第四,韓國第五,RCEP涵蓋了東盟和日韓,在本區域內,中國現在只同日本尚未簽署自貿協定,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也受阻,日韓皆是美盟友,特別日本是美國制華亞洲支柱,中日韓自貿談判就是受到美國的不時干擾無法推進,但在RCEP框架中,中日達成了關稅減讓協議,三國打破了彼此間的一些貿易壁壘,這對未來達成一套經濟一體化的方案是有助益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妨假設,拜登上台後推動美國重返並主導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以便同RCEP分庭抗禮,鑑於CPTPP同RCEP的成員國有多個重疊,且後者的自貿區水平也較高(雖然沒有達到前者的高度),兩者其實不是一個替代和被替代的關系,只要中國的產品有競爭力,在CPTPP的除美外的成員國中,中國依然會是它們重要甚至主要的貿易對象。可見,有了RCEP這個護欄,華盛頓要通過日韓東盟在經濟上排擠中國,難度大大增加,即使在最極端的情況即美歐都不同中國進行商品交易了,中國還可保證同前五大貿易對象的三個有貿易往來,再加上俄羅斯非洲和拉美一些國家,中國的對外貿易也不會喪失殆盡。事實上,這種假設中的極端情形是不可能發生的,如今有了RCEP,美國從經濟上圍堵中國就更可能落空。

尼泊爾和中國本身沒有邊界爭議,但其鄰國印度則從今年5月起與中國軍隊在拉達克(Ladakh)地區對峙,圖為中印邊界。(美聯社)
印度從今年5月起與中國軍隊在拉達克(Ladakh)地區對峙,圖為中印邊界。(美聯社)

第二,由於印度退出RCEP,使得美主導的印太戰略,在遏制中國擴張上,也會出現「跛腳」效應。

談RCEP對中國的地緣政治價值,一定要聯系到印度,如果印度處在RCEP,鑑於印度的體量、人口和發展速度及印中關系,將會在內部牽制中國,形成RCEP內一股對中國的破壞力量。盡管RCEP保留了對印度的優先席位,但從新冠疫情後的印度經濟發展來看,估計印度較長時間都不會加入。所以印度的退出,在地緣戰略的意義上對中國是個大好事(經濟上中國會丟失印度市場),它使得美國的印太戰略,缺乏支撐點。

美國將重返亞太戰略包裝成印太戰略,原本是拉攏印度來遏制中國,印度也有意配合美國抗衡中國對南亞的影響,尤其在前段時期印中邊境對峙發生後,印度整體的抗中戰略態勢以及經濟去中化非常明顯。這當然會牽制中國的很大精力,然而,正如台灣的戰略學者張兢先生所言,美國當初硬將東亞太平洋與南亞印度洋相互結合,扯出個現實基礎薄弱的「印太戰略」,刻意拉高印度戰略身價,以便作為美國區域戰略布局上的策應打手,無奈印度經濟體制條件不足,無法加入以經貿合作為主軸的RCEP,這將嚴重削弱未來印度在相關議題上的發言分量,沖擊美國大力推銷的印太體系的可信度,東盟各國亦會認為「印太戰略」不過是紙上談兵,經不起實際考驗,故對於美國區域戰略布局與規劃來說,印度就像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可謂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