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伊斯蘭教朝覲(Hajj)今年於8月30日開始,吸引來自全球近200萬穆斯林從168個國家湧入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聖地麥加,但今年沙國與卡達斷交並封鎖陸海空往來,兩國官方交流完全中斷,沙國雖稱開放卡達人民朝覲,實際前往的人數至少只有往年的1/10。
一生一次
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載明,每位穆斯林只要健康和經濟狀況許可,一生都要前往麥加朝覲一次。朝覲主要是為了紀念先知易卜拉欣(Ibrahim,即聖經中的亞伯拉罕)和其妻兒的生平,超過170萬穆斯林將走訪麥加的天房(al-Kaʿbah)、米納和阿拉法特山等地。天房也是全球穆斯林每日5次禮拜時面朝的方向。
對許多穆斯林而言,朝覲是一生一次的大事,沙烏地阿拉伯官方表示,目前登記的朝覲者中,年齡最大的可能是來自印尼的伊布馬利亞(Ibu Mariah Marghani Muhammad),她已高齡104歲,將和其他22萬印尼穆斯林一齊前往。
10萬警力、100輛救護車 嚴防意外
隨著交通日益發達、朝覲人數年年攀升,沙國政府每年花在維安的費用也不斷增加,2015年爆發嚴重踩踏事件,造成至少769人死亡、上千人受傷,沙國的防護政策和疏散計畫更加嚴密,以防慘劇再次發生。
沙國內政部發言人圖奇(Mansour al-Turki)說,包括沙國本地人民在內,今年登記朝覲的人數可望達到200萬人。圖奇表示,今年沙國政府派出超過10萬警力,協助維持人潮秩序,也備好超過100台救護車,隨時準備處理緊急事故。
「一切都準備好了,」圖奇表示:「我們已經讓維安人員演練過完整行程,但朝覲者還是有責任,希望他們能遵照我們訂定的時程表,並遵守動線。」
來自孟加拉的53歲朝覲者納瑟(Mohammad Nasser)受訪表示,沙國政府做得很好,「感謝阿拉,一切都很順利,我很高興能在這裡。」
斷交效應 卡達朝覲者受阻
但對卡達人民而言,今年朝覲恐怕沒這麼順利,今年6月初沙烏地阿拉伯、埃及等國以卡達與伊朗過從甚密、支持恐怖主義等理由與卡達斷交,沙烏地阿拉伯隨後封鎖兩國陸海空邊境,兩國也各自將外交使館人員和雙方公民驅逐出境。
8月17日,沙國宣布將暫時開放邊境,並允許卡達朝覲者搭乘指定航班前往麥加。但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31日報導,沙國沒有說明詳細規則,由於沙國駐卡達大使館已經關閉,卡達人民想去朝覲也不得而入。報導稱,沙國政府為了死對頭伊朗的朝覲者設立臨時服務處,卡達卻無此待遇,卡達政府痛批沙國將宗教活動政治化。
法新社(AFP)也報導,沙烏地阿拉伯稱今年有1200位卡達公民前往朝覲,但卡達國家人權委員會(NHRC)估計只有60至70人參加,無論哪一個數字為真,都和去年的1萬2千人數相差甚遠。
NHRC表示,卡達人民多半會透過政府組織參加朝覲團,今年原本有2萬4000人提出申請,其中2400人獲得簽證,但順利前往的人數還沒有官方數字。
NHRC還指出,簽證禁令害卡達多家規劃朝覲的旅行社損失慘重,估計損失高達3千萬卡達里亞爾(約合新台幣2億4千萬元)。杜哈運輸公司負責人庫瓦里(Jumah al-Kuwari)稱,沙國政府拒絕和卡達溝通,卡達的伊斯蘭事務部(The Ministry of Islamic Affairs)完全無法處理朝覲事務,許多人的簽證申請都被退回。
一名巴基斯坦裔的卡達公民沙菲格(Mohammed Shafiq)哀怨表示,自己為了朝覲存錢存了35年,今年終於打算實現夢想卻遇上斷交風波。沙菲格告訴半島電視台,他打算先飛回巴基斯坦再想辦法前往麥加。杜哈到麥加約1500公里,飛行加上公車行駛時間只要7個多小時,住在杜哈的沙菲格無奈稱,多花一筆費用讓他覺得很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