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位元幣不(會)是貨幣

2017-09-15 06:30

? 人氣

作者表示,如果商品和服務的交換是位元幣交易的大宗,那麼其美元價格不應該如此劇烈波動。因為如果有這麼大的劇烈波動,就會在「位元幣—商品服務—美元」之間出現套利空間(圖/ar-traveler)

作者表示,如果商品和服務的交換是位元幣交易的大宗,那麼其美元價格不應該如此劇烈波動。因為如果有這麼大的劇烈波動,就會在「位元幣—商品服務—美元」之間出現套利空間(圖/ar-traveler)

翻開經濟學教科書,我們會看到貨幣的基本功能有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有效的計數單位:在以物易物的時代,每顆蘋果和每一頭牛的重量和品質都不同,交易起來非常不方便。貨幣有著均一單位(美元、歐元、日圓⋯⋯等),一千單位的某一貨幣一定比九百九十九單位的該貨幣價值來得高,而且高出的大小就是一單位貨幣。這種可以計數的特性使得交易變得簡單,降低交易的障礙。

(二)交易媒介:「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貨幣作為交易媒介必須要能夠低成本而有公信力地在交易完成時轉移所有權。實體貨幣(銀兩、金元寶、硬幣或鈔票)採用實體交付,非實體的交易(信用卡或銀行轉帳)則由有信用的金融交易系統保證。

(三)儲存價值:一單位的貨幣在沒有被拿來購買商品或服務時,應該要某種程度可以保存其代表的價值,或者購買力。這也是為何在一個國家出現超級通膨時,消費者往往回頭使用古老的交易媒介,例如金塊或者銀塊,因為手上的國家法定貨幣只要不換成商品或者服務就會一直失去價值。金塊或銀塊雖然也沒保證,但大多數的人似乎都願意接受金塊或銀塊來提供產品或服務,因此比正在迅速失去價值的國家法幣還讓人安心。

以上面三個條件來看,現在火熱得一塌糊塗的位元幣(Bitcoin)是符合第一項和第二項條件的:(一)以區塊鏈技術為根基的位元幣是可計數的,其單位為BTC。(二)位元幣在接受其公共協定的產品和服務提供者的網絡中,是可以作為交易媒介的,因為位元幣的所有權可以透過難以竄改的區塊鏈帳本系統很低成本地移轉和驗證。

但在第三項條件「儲存價值」上,位元幣可以說是大大地不及格。

位元幣過去兩年來每週價格與波動性走勢(擷取自Coindesk.com)
位元幣過去兩年來每週價格與波動性走勢(擷取自Coindesk.com)

上圖是位元幣過去兩年來每週的價格與波動性走勢,可以看到其價格在兩年內從230美元左右一路飆升到4500美元左右,約是20倍左右的增值。這個瘋狂的漲勢固然有一定程度的基本面(越來越多人接受位元幣做為支付方式)支撐,但更多的是投機性的交易,特別是這一波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售)熱潮,由於包裝成類似證券的模樣,所以吸引了無數投資者和投機者進場購買。雖然ICO主要戰場在於位元幣對手的乙太幣上,但有些ICO亦接受位元幣,一來一回更推升了位元幣漲勢。

「但是位元幣能夠換取的美元價值一直增長不是很好嗎?不正是它能夠儲存價值的證明嗎?」

如果美元能夠購買的產品和服務在兩年內翻漲20倍,請問你會繼續持有這個美元,還是會把它花掉、換成產品或者服務?白痴也知道答案。結果就是一個因為某些原因持續快速增值的貨幣,最終失去讓人交易產品或者服務的作用,也失去作為貨幣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