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章觀點:真小人與偽君子─中國必須接受美國霸權?

2021-01-29 07:10

? 人氣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會長Richard Haass日前就撰文規勸拜登政府,他認為在後美國世界,美國要有自知之明,從美國例外主義中覺醒,不要想召開什麼民主國家同盟會議,免得自討沒趣。的確,美國的政治文化需要改變,雙重人格需要治療,在此之前,反中只會適得其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佈的報告,2020年中國吸收了1630億美元外資,居全球之首,首度超過美國的1340億美元。(雖然此一數據尚待其他數據交互檢驗,但大陸在去年的經濟表現因為疫情得到控制,的確比歐美國家要好一點。)

雖然與疫情有關,但也可看出美國想要聯合盟友並不容易。此外,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指出,根據滙豐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2020年11月對1100多家跨國企業進行的調查,有75%受訪企業,其中包括70%的美國企業,預計將在未來兩年擴大在中國的供應鏈。連美國自己的企業都如此了,美國又怎麼說服盟友呢?俗話說,身體很誠實,但金錢更誠實。

對台灣而言,應該清楚了解,真小人與偽君子都不能輕信,今日堅若磐石的承諾,明日可以隨時找個理由變心。台灣更應該清楚認識,不論真小人或偽君子,他們對你好,都有幾個共同的特質:

(一)主要是出於他自己的利益與需要;

(二)都有一個限度,不會損自己以利台灣;

(三)都不希望被台灣拖下水。台灣把美國關愛的眼神看得愈重,自己心理愈可能受傷,也更顯露自己的脆弱。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左二)和其他最高領導人出席了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京舉行的新年聚會。(美聯社)
面對美國「霸權」,中國似乎做好了戰略規畫。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左二)。(美聯社)

被打掉的防火牆

最後,川普把民粹政治帶進了外交領域,打掉了外交政策制定以及穩定所需要的防火牆。過去,美國雖然是兩黨競爭,但很少把外交領域當成主要的鬥爭領域。不論是早期對付蘇聯的圍堵政策以及後來對中的交往政策,二者的制定都具有國家層次的戰略考量,並且能維持高度的穩定性,不論那一個黨執政,彼此都會遵守大戰略。

不少人批評川普政府的對中缺少一套全面的戰略,其根本的原因即在於川普打掉了外交制策制定的防火牆,而防火牆是形成系統性、穩定性戰略的條件之一。

拜登政府即使想要回到過去的專業外交時代,但川普和共和黨恐怕都不會允許,也必然形成對拜登團隊外交政策的限制。拜登上台後,立即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及世衛組織,但是沒有翻轉任何一項川普對中的政策,顯然拜登也不想立即在這一方面立即給共和黨攻擊自己的口實。換言之,拜登團隊想要形成一套完整的對中戰略,挑戰亦是十分艱鉅。

以上這三點,可以說是美國對中戰略的缺陷,但也是難以扭轉的深層因素。如果美國基於霸權心態所形成的戰略假設不改變,美國雙重人格無法療癒,外交政策防火牆無法建立,未來美中關係的格局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美國也會愈來愈感到力不從心。

面對此一戰略情勢,大陸似已做好了戰略規劃,包括:

(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戰略;

(二)走自主創新的路線;

(三)走自己的全球化道路,例如簽署RCEP、與歐洲達成投資協議,甚至於表態要考慮加入CPTPP。

當然,這些戰略是否能有效執行,讓中國抵擋得住美國的壓力,仍有待觀察。

中美關係的格局變化,一方面受到戰略深層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在這一場損人不利己的持久對抗中,誰先扛不住。在戰略深層素沒有改變之前,雙方當然會談,但很難改變格局。值得台灣注意是是,戰略深層因素的變化,往往需要一些戲劇性的重大事件,它遲早會發生,至於何時發生,以什麼樣的形式發生,不只關係美中關係,也關係到台灣的命運。

台灣是美中台三角中最小的一方,更需要長期的戰略規劃,不僅要避免自己被捲進這個戲劇性的重大事件之中,更應該思考如何其一旦發生,如何為自己謀得生存的空間與條件。

*作者為前海基會副董事長,本文原刊《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