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觀點:拔掉美國發動兩岸軍事衝突的引信

2021-02-01 06:50

? 人氣

美軍驅逐艦馬侃號(USS John S. McCain)通過台灣海峽。(美國海軍官網)

美軍驅逐艦馬侃號(USS John S. McCain)通過台灣海峽。(美國海軍官網)

兩岸之間發生衝突的機會,未如外界渲染之高,國際戰略專家經常大驚小怪的原因,主要是站在了美國的戰略角度,因此是出於大國競逐的期待,而不是兩岸的形勢或兩岸各自的政治考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陸網民訴諸武統的呼聲近年日益高漲,但是北京非常了解軍事衝突的代價之高,善後之難,對大陸長遠發展造成的損害之大,實在沒有理性的動機,除非台獨不可遏制,而這不就是華府刻意縱容才可能嗎?

台北自己也會判斷凶險,對美國察言觀色,甚至根據華府的指示適時收斂。吳釗燮之前幾乎是被美國壓著開記者會,照本宣科說台灣不會拖美國下水,等於立刻就解除了衝突的引信,足見華府的收放是軍事危機的控管閥。

不論民進黨是否真心相信台獨,都不會用戰爭當工具。這不是對不對、該不該的問題,而是會不會的問題。無論是民進黨自己懂得彈性調整台獨建國的步伐,或是北京對武統選項的戒慎恐懼,都沒有理由會導致最後兵戎相向。所以重點在於,華府的戰略佈局如何安排台灣的角色。

華府如果求穩健,只要保證不會以台灣作為軍事基地,或縱容台獨發展到覆水難收,並承諾在北京片面行動時介入台北一方,現狀就基本維持了,則北京與台北之間的折衝就回到讓利—冒進—嚇阻—緩進—讓利的週期。過去幾十年一直如此。

華府與北京過去曾有這樣的默契,要回到這樣的默契也有可能,但是這個默契主要是由華府在保證。川普從這個默契撤出,預示了下次撤出默契是遲早的事。簡言之,衝突升高到不可收拾的前提,是華府重新啟動台灣作為對中國發動政治與軍事的基地所致。

所以要控制兩岸軍事衝突重新升高,似乎目前只能靠華府的戰略自制,畢竟兩岸均無升高的理性(除非雙方執政黨為自身的權力競逐考量,而利用兩岸衝突),或起碼有足夠的彈性可以調整。兩岸人民時時挫咧等。

台美關係持續升溫讓北京政府相當介意,不斷派出軍機頻頻侵擾海峽中線。(國防部提供)
台美關係持續升溫讓北京政府相當介意,不斷派出軍機頻頻侵擾海峽中線。(國防部提供)

華府隻手可以控制兩岸軍事危險度的局面,並不是真的華府片面強加於兩岸的,因為這個關鍵位置是以台北對華府言聽計從、百依百順為前提的。如果不是如此,華府就不能根據自己的戰略予取予求,也不能簡單地通過收放台獨,對北京進行政治勒索。

台北的依附策略能不能改變呢?能改變的話,華府不再能予取予求,那兩岸軍事衝突的門檻,就完全是由沒有意願訴諸軍事解決的兩岸領導在折衝。所以說到底,台北對自己陷到華府軍事棋子的角色,要負責任,而絕不是什麼國際政治強權政治的必然。

為了解除自己是強國軍事棋子的角色束縛,台北要自我省思的,就是自己的主體性與能動性在哪裡?在把自己鎖在北京的對面,因此只能任華府予取予求?在把自己鎖在華府指派的特種任務中,只能隨時聽命對北京採取攻勢?

台北鎖在美中兩強之間的局面,只要台北改弦更張,拒絕扮演軍事衝突的發動角色,就沒有華府予取予求的問題,也沒有北京在華府鼓動台獨之際,掉進華府刻意營造衝突的陽謀。這表示,一個拒絕軍事手段的台北,是化解兩岸軍事衝突的楔子!

台北做不到的原因,一方面是民進黨受益於美國的支持,得以全面壓制在野勢力;二方面是任何改弦更張,都可能導致華府移情別戀,倒戈支持在野黨。在野黨無疑捲在同樣的算計之中。

可見,台灣不能透過自己與北京折衝維和,喪失獨立性、主體性、能動性,結構因素在於台灣是華府牽制中國的棋子。而台灣朝野基於自己的私益,都不肯領導台灣建立中立和平的戰略定位,則是美中戰略結構與兩岸軍事危機的始作俑者。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石之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