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8月4萬多名買不起房的「無殼蝸牛」憤而走上街頭,夜宿當時地價最高的忠孝東路商圈抗議高房價,要求「住者有其屋」;25年後,無殼蝸牛進化為「巢運」,將於10月4日爬上現在地價最高的仁愛路三段,躺在象徵高房價及金權的豪宅帝寶前,繼續爭取居住正義。
巢運上午召開記者會宣布,10月4日的夜宿活動預計從下午5點開始,夜宿地點現場將有供民眾參與的居住相關講座;而5點半則有「蝸牛之路」的活動,號召25年前曾參與無殼蝸牛運動的「老蝸牛們」由當年夜宿地點忠孝東路走到現在的夜宿地點,預估兩批群眾於7點會合。入夜後車道上也會持續有各個參與團體擺攤、藝術帳篷等活動,重頭戲則是怒躺仁愛路、蓋人民帝寶等等象徵性行動,要政府看見新一代無殼族的憤怒。
無殼蝸牛全面進化 巢運追求居住正義
這25年來,台灣的房價與無殼蝸牛運動之前的1985年相比漲了10倍之多,然而薪資非但不見起色,甚至倒退回16年前。「擁有自己的房子」這樣簡單的理想對現今年輕人來說彷彿已是幻想,而頻頻爆發的強徵迫遷及土地弊案,則讓不論有殼或無殼族都活在「沒地方住」的焦慮中。
也許就是這樣的時空背景,讓無殼蝸牛全面進化為「巢運」,如同巢運於其網站上所言:「巢運,是關心住處/居住/住宅的運動,是反抗政商金權不公不義剝削壓榨的運動,更是爭取子子孫孫都能在這片土地安居的運動。」由無殼蝸牛時期「住者有其屋」的簡單訴求到現在對整體居住正義的追求,這是無殼蝸牛最重要卻也是最艱辛的蛻變。
為了囊括「居住正義」這個龐大概念下的各個層面,此次共有80幾個團體參與巢運,共同提出了五大訴求:一為居住人權入憲,終結強拆迫遷;二為改革房產稅制,杜絕投機炒作;三為檢討公地法令,停建合宜住宅;四為廣建社宅達5%,成立住宅法人;五則是擴大租屋市場,制訂租賃專法。訴求多了雖然代表運動考量面面俱到,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不易聚焦的結果,外界就擔心此次巢運訴求過於龐雜,不易吸引年輕人參與夜宿行動。
針對訴求過於龐雜影響運動成效的指控,巢運發言人呂秉怡則抱持著另一種看法。他認為住宅議題本身即非常複雜,好比稅制就連他自己都費了好一番功夫才漸漸搞懂,但為了要能夠整體性地去討論居住權議題,仍必須一次打出所有訴求。對他來說,夜宿仁愛路行動是運動的起點而非終點,巢運要把戰線從年底地方選舉拉至2016總統大選及之後,才能推動更為複雜難解的稅制改革。
延續無殼蝸牛風格 豐富夜宿活動吸睛
當年的無殼蝸牛運動導入社區劇團及藝文界人士,以行動劇及脫口秀等等詼諧的運動劇碼將街頭塑造成一個友善安全的環境,嘉年華式的活動吸引大批民眾參與。自無殼蝸牛宣布更名「巢運」以來,巢運動作頻頻,以戲劇諷刺官員、為營建署更名等等行動吸引媒體注意,延續過去無殼蝸牛時期的風格,不過當年新穎的運動劇碼至今已是社運基本配備,民眾媒體驚豔度大不如前。儘管如此,巢運仍非常用心地規劃一系列的夜宿行程,豐富程度好比新一波嘉年華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