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長照議題,在台灣掀起一陣「功德」熱,原本良善的「功德」二字,變成諷刺台灣工作超時、實質薪資倒退、長照推展不力的現況。然則,若政府可以引進「時間銀行」的概念來補強現行長照制度人力之不足,不但可以活用台灣豐沛的愛心能量,更能讓「功德」成真,全民得益。
新政府上任近兩年的時間以來,在勞權議題上推動「一例一休」修法盼照顧勞方權益;在長照制度方面,推動「長照2.0」建立社會綿密的照顧網。其原始目的是為了民眾福祉,然則政策規劃欠缺周延,以致弄巧成拙反而帶來人民的不便。功德,原本是指人民發揮愛心,於自己本分工作之外還願意去幫助他人的美德。現行照服員工作條件不佳,硬要期待以「做功德」來屈就,難免引發眾怒。
除了要照服員以「做功德」來忍氣吞聲外,我們還能有什麼辦法來改進台灣的長照服務?長期以來,國內長照的推動,最大的問題在於人力。[1]即便提高了薪水,但整體制度不變,還是很難解決目前長照人力缺口嚴重不足的問題。人力問題是否真的無解?實際上國際已有具體的成功案例。建議在目前政府推動長照2.0的基礎上,引進「時間銀行(Time Bank)」的概念來強化社會照顧網的強度與效果,並能減緩照顧員過勞的情況。此概念再加上國內豐沛的愛心能量,還有數量眾多的志工組織,我們是非常有機會,在不耗費太多成本的情況下,解決長照的人力問題。
時間銀行是瑞士在2012年開始試營運的計畫,瑞士聯邦社會保險局針對身體硬朗的退休人士所設計,利用城市既有的人力,來完善城市缺乏勞動力看護的問題,最後形成互惠雙贏的機制。如同銀行的概念,將時間轉化為可以儲存與提取的資源,建立「社會照顧存摺」,鼓勵人民可以在平時透過利用生活中的空閒來從事社會照顧的工作、關心鄰里中的老年鄰居,藉此儲存「照顧時數」,未來當自己年邁時,便可透過提領該社會照顧存摺中的時數來享受社會照顧的服務。
以台灣來說,非常有機會把時間銀行的概念成功推動。原因在於,台灣的志工服務,或慈善愛心的能量非常豐沛!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民國105年台灣參與志工行動總人數超過一百萬人[2]!而台灣又是出了名的愛心島,任何慈善,不落人後,例如今年九月美國哈維颶風襲擊德州,休斯頓遭遇巨大的洪災,美國媒體報導指出唯一一筆國外捐款來自台灣!如果可以把這股善於利益他人的愛心跟行動,用正確的制度來引導,則長照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是有機會可以解決。
然而,要能過落實的重要關鍵,在於政府完善的制度設計。以瑞典的案例來說,此制度推動可以成功,是要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台灣雖說也有民間組織在推動,甚至新北市市長朱立倫也提到,早在2012年同樣的概念已經在新北市執行。但是,沒有政策配套的強力支持,或者與現有義工組織的密切連結,導致參與人數不夠多,無法造成更大的具體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