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蘇貞昌「叛徒說」打臉蔡英文的虛情假意

2021-10-14 06:20

? 人氣

事實上,套一句蔡英文演說稿中的「善的循環」,台灣的國內政治上演的其實是「惡的循環」,在民進黨人因為被譏是「塔綠班」而氣急敗壞時,在野黨、尤其是國民黨早就被抹紅成中共代言人,當鄭麗文在國會殿堂質疑兩岸軍力時,蘇揆脫口而出說「要投降嗎」,其實就是綠營的反射動作,面對任何質疑先戴對方紅帽子;綠營不滿「塔綠班」的玩笑歧視政黨之嫌,但民進黨岐視他黨久矣,因為只要將對方打成敵對政黨,就可以不必平等待之,否則,現在的政黨政治中,競爭和監督都是體制所必然,既非幫派或宗派,怎會有「叛徒」這樣敵我對立的概念容身之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樣「惡的循環」也不只是蘇揆個人作風問題,身為總統的蔡英文也必須跳下水公開反對陳柏惟罷免案,她的挺法相對保留,只說不要讓做事的人孤單,但特別強調「台灣的民主深化,應該是基於理性溝通,不是惡意報復。」陳柏惟曾經肇事逃逸,國會問政作風爭議,總統為何非挺不可,說穿了,也是自己人非挺不可的幫派思維;至於罷免更深層的民主問題,2020總統大選完,就有綠營人士呼籲民進黨窮寇莫追,不要堅持罷免韓國瑜,但最後民進黨中央還是強力加碼,不但基層動員、更呼籲年輕人返鄉罷免韓國瑜,這是比惡意報復更升一級的贏家邏輯,能贏的時候要贏者全拿,勿留後患;民進黨在綠營鐵票區見獵心喜,陳柏惟和之前的王浩宇在偏藍選區遭殃,就是台灣政治「惡的循環」的展現,民進黨都是始作俑者,怪不了別人。

總統在國慶講話中雖然肯定在野黨領袖到場是「台灣民主美麗的風景」,但推責和不實的部分也不少,例如以下這段話:「過去這些公共議題的討論,很容易因為政黨立場的不同,或是政治認同的分歧,讓原本只是路徑手段的不同,被無限上綱成意識形態的爭執。這些爭執無助於國家發展,只會讓我們被迫內耗、原地打轉。所以,我想要在未來幾年的任期中,引進社會力,共同來尋求解決這些議題的路徑。」

事實上,從黨產條例、農田水利會收歸國有、關中天、停建核四到挺高端,沒有一件事是在野黨能置喙的,在野黨再怎麼焦土抗爭,也擋不下萊豬,蔡政府大概是除了蔣家以外、中華民國史上最集權的政府,既然獨手攬權,施政荒腔走板就不要怪到在野黨頭上;至於引進「社會力」,更是令人不寒而慄,大家已看到反萊豬的社運人士蘇偉碩遭衛福部提告,挺藻礁運動領導人潘忠政不斷遭受攻擊和抹黑,經蔡英文認可的「社會力」還保留多少自主性,值得懷疑。

一場名為「團結」的演說,卻暴露出毒化的政治環境和不可能團結的現狀,這才是蔡英文執政6年的真實成績單!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