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前,花蓮震災,台灣人既看到國際的「患難見真情」,也看到中共的「政治淹沒人情」:不但視救災為中央(共)對地方(花蓮)事務,還在台灣震災傷口上灑鹽,如發動大陸台企聯與台灣學生聯誼會,返台抗議我政府「妨害台商台生回台過年」「把他們當成兩岸角力下犧牲」;又如施壓巴紐政府,將我駐該國外館改名「台北」。
春節當天(美國農曆除夕),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提名人董雲裳對台灣再施一擊(背後當然是中共施壓,要讓台灣看到,連美國都「低頭」了)。她在參院外委會任命聽證會上說:「我們並不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不承認中華民國是一個與我們有官方關係的國家。我們的政策是不在美國政府網站上顯示中華民國國旗。」這些話等於正面承認美國政府網站撤除中華民國國旗是「刻意為之」,如同魯比歐參議員指出的:「撤掉國旗,就是政策改變!」「我手邊圖表顯示,國務院網站過去還列有這面國旗!」
從農曆前花蓮震災中的各種「小動作」,到春節當天董雲裳被動承認美國對台政策改變,都代表中共打壓台灣的力道増大,存心不讓台灣人「安心過年」「過好年」。而是相反,在中共「鋭實力」當道下,要不斷縮小台灣包圍圈打擊圈,直到你不能呼吸,乖乖求饒!
中共用「鋭實力」對付台灣,也用「銳實力」對付世界,這是中國崛起並壯大後的「有所作為」形式,有別於鄧小平當年「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指示。鄧提醒中國不要當頭,但又要求中國在國際多極中算一極,不要貶低自已。鄧的意思,「韜光養晦」不是被動挨打,是為了抓住歷史機遇,發展自己,避免不必要麻煩,引來不必要壓力和攻擊;「有所作為」也不是四面出擊,而是積極推動國際新秩序,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共同發展,保障中國發展機遇,讓中國在世界特別是「亞太世紀」佔有一席之地。
鄧小平的「美意」有可能是改革不易,不宜橫添枝節,也可能是中國實力仍然不足,不要胡亂樹敵。所以他強調:「我們千萬不要當頭,這是一個根本國策。這個頭我們當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夠。當了絕無好處,許多主動都失掉了!」
可是習時代似乎不這樣想,短短幾年,全世界都受到中共「鋭實力」衝擊,台灣尤其首當其衝。幾年前,明明謝長廷提倡兩岸「憲法共識」(憲法一中)時,中共尙能接受,反倒當時台灣獨派加上民進黨內多數人不能接受。但當蔡英文近年提出「憲法」及「兩岸關係條例」(也是憲法一中)尋求共識時,中共反而執著於「九二共識」而不接受這個「沒有九二共識之名的九二共識」。不能接受的結果,就是更嚴厲更苛刻的打壓。連華人最重視「討吉利」的舊曆春節,中共都處心積慮、挖空心思的羞辱、霸凌台灣,不讓你「討到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