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廢文現象─這一切不會沒有意義

2018-02-25 05:50

? 人氣

作者指出,這個世代,至少有相當一部份人,對自我的期許,已經降低到「只要被注意到就好了」,同時也完全明白這種感覺是多麼容易流於虛妄。(資料照,圖/取自PTT提供)

作者指出,這個世代,至少有相當一部份人,對自我的期許,已經降低到「只要被注意到就好了」,同時也完全明白這種感覺是多麼容易流於虛妄。(資料照,圖/取自PTT提供)

近年,在台灣最大BBS站批踢踢實業坊(PTT)的C_Chat(ACG綜合討論)板上,「廢文」特別集中、特別流行。我認為這值得文學界、社會學界以至從事文化行業的朋友,予以特別的關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如果想要批判,可以簡單地說:有相當多人,選擇以廢文來博取關注,靠著推噓文回應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得到一時的愉悅;而整個廢文的風氣,予人感覺是在無可奈何的社會氛圍中以瞎掰、抱怨、吐槽來取暖。然後你可以套到各種批判「年輕人不長進」或「老人壟斷社會資源」的模板上,看你比較想罵什麼。然而我們不應該用一些自己想要強調的理論、結論,去蓋掉對人與事情本身的認識,畢竟年輕人對長輩最常見的一種不滿,就是不好好瞭解真正的情況,就在那邊重覆成見、一味咎責。

所以讓我們從頭開始來說。

什麼是「廢文」呢?目前我還沒聽說有人給「廢文」一詞下過定義,這就可見,我們學界朋友是多麼輕忽了這種已經深入我們網路生活的文體。

我們先用比廣義更廣的「感覺」來說:讓人看了感覺很廢的文章,就是「廢文」,「廢文」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這是廢話,但這是必要的廢話,因為這裡不是學術界之類的正式場合,詞義看的不是定義,而是感覺。

「廢」又包含了哪些意思呢?一般而言是沒有用、沒有價值、沒有生產力;進階一點來說,是人家本來預期你有所貢獻,完成任務或者提供一些知識、見解的時候,你相反地給他來一些完全沒用的,甚至是負作用的,這就會被罵「廢話」、「廢文」、「你很廢耶」、「太廢了吧」;再厲害一點,你是故意這樣做,這就叫「耍廢」。

耍廢可以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唱反調可以帶來愉悅,而社會對我們的「正常」預期是往德、智、體、群、美各種模範看齊,所以「耍廢」可以讓人輕鬆,在同儕間建立某種「革命情感」,甚至可以說是反抗集體主義、講求自由主義的一種表現──這當然是開玩笑,但這同時也是真的。我是從高一(1998)開始學到這個詞,具體誰發明的已不可考,但這是一個你一學到就忘不掉,並且在學校會常常用到的詞。

人都渴望得到關注、有所成就;在學校的常規下,你只有讀書好、表現好可以得到正面的回饋,嚴一點的只看考試、競賽,寬一點的還可包含社團、公益,而問題就來了:一、只有少部份人能站到頂端得到獎勵;二、我為什麼要跟著你的規則去走你的路?於是答案就來了:我們開別的路,另外建立一個成就系統,一個耍廢可以得到包容和鼓勵的系統。

上段還漏了第三個問題:認真用功很累,又不一定能考好,考好又不一定能保證以後……總之我不想那樣做。這當然是故意遺漏的。如果你想正經說服別人,你會故意略去這點不講,而多講一點自由主義之類的政治、社會、哲學理論;然而別人也是人,也懂人性,也可以馬上戳穿你其實只是好逸惡勞而已。所以,如果你不扯那些場面話,一上來便直說我就是沒希望、我就是不想幹,那麼,這便是終極的耍廢。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