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科技戰》北京重拳整頓、學習德國,從消費科技轉向深度科技、工業科技

2021-12-21 14:30

? 人氣

劉孟俊說:「這些產業所需要的是優質科技人才,但現在利用到數位科技產生新的Business Model(商業模式)後,所形成的快錢吸引了很多優勢的人才進入。所以中國希望是把這種風氣導引回來,讓那些聰明的腦袋更願意去從事十年磨一劍的製造業。對於中國而言,這是把提振製造文化成為一個穩定為國有、國家產業的能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分析人士說,北京一手打壓服務業本質的數位科技,一手拉拔製造業基礎的深度科技,印證的是中國近年來奉為顯學的「德國模式」。

製造業為基礎的德國模式

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與國際管理諮詢公司羅蘭貝格(Roland Berger)合著有《中國經濟的未來之路:德國模式的中國借鑒》一書。書中指出:「強大的製造業能力、一流的產品與服務的出口導向、關注利益相關方的企業治理、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發達的基礎設施以及全面的結構改革,這就是挺過金融危機仍能強勁增長的德國,為全球經濟做出貢獻的德國模式。」

劉孟俊指出,中國力推「小巨人」,意即中小企業的佼佼者在各自的領域做出最優質的產品。他說,習近平欽點成立的北京證券交易所就是在幫中小企業融資,代表中國了解到扶植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固然好,但也不能忽視小而美的企業。

劉孟俊說:「最近他們在推動專精特新小巨人,就是在每一個領域裡面成立一個單項冠軍,這個就是它要扶持的一個目標。專精特新的小巨人,可能在德國就稱之為hidden champion,就是隱形冠軍,或者在台灣稱為中堅企業,在每個領域裡特定的一些環節當中,它是做到最好、最優質、可能在全世界最有能量。」

分析人士說,中國的「十四五」規劃將強化中國的製造優勢,推升製造業對GDP的佔比,並改進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性,及加速解決眾多領域的「瓶頸」。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陳建甫也同意,美中科技戰開打後,中國的先進科技發展被美國掐住咽喉,凸顯出中、美科技實力的差距,以及中國在科技製造量能的不足。但中共一方面撒錢扶植半導體等科技產業,另一方面打擊互聯網民企,也頗有「國進民退」的味道。

陳建甫告訴美國之音:「很多的國營企業開始收到中央補助要發展所謂的科技業。不管是中芯,或是華為,它基本上是以國企為主的製造業、IC製造業或是美中在競爭的所謂的科技軟體。相對地,中國就伸手把這些過去放任的這些巨頭,不管是馬雲、馬化騰,甚至在抖音上市的時候趁機把它給拉下來。」

中國全力發展尖端科技彎道超車不容易

陳建甫認為,中共希望將資金、人才導引到國家迫切需要的IC等科技製造業,但數位科技跟IC製造業落差極大,人才不容易移轉,再加上受到美國圍堵,關鍵技術取得困難。尤其科技製造業需要累積技術,中國想「彎道超車」恐難於上天。

陳建甫說:「中國希望彎道超車,就是說在過去第一代、第二代的這些IC製造,中國輸美國輸很多,那可不可以在第三代半導體裡面找出一個捷徑,打敗以美國或是台灣或是日本這些西方國家目前所掌握壟斷的IC製造業?所以他們也有積極在發展所謂的第三代半導體。」

以光刻機為例,卡內基基金會的希恩笑稱,如果可能,中國政府會毫不猶豫用阿里巴巴換取光刻機,光刻機是生產高階晶片的核心裝置,希恩說,艾司摩爾5年才打造出原型機,14年後才收到第一張訂單,這麼長的投資回收期讓不少競爭者打了退堂鼓。

希恩說:「中國的轉變是必須的,只是在深度科技和工業科技的領域,過去所依賴的通用技術、投資者湧入和政府添柴火三合一的新創模式不會奏效,因此,會放緩其他領域創新的步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