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5歲開始上學以來,我學到緬族國王跟英雄的英勇事蹟,我會大聲朗讀緬語詩,甚至還會跳緬族舞,事實上我卻是一位克欽族人,但我不懂族人的歷史及文化,甚至還覺得念克欽語很丟臉,一點都不想跟別人說我的名字。」—— 致力於推動緬甸民族和解的政治分析家諾(Stella Naw)
諾的童年回憶,和在緬甸土地上其他約130個不同的少數民族一樣,儘管他們的人口佔全國總人口40%,依然改變不了跟現今掌權者緬族人相比之下的弱勢地位,早在20年前,不管是像諾一樣的克欽族或是其他少數民族,只要到公立學校上課,他們接受到的便是一連串的「緬族化」教育。
據《美聯社》報導,其實在緬甸全國上下,已悄然在進行一套非正式的「緬族化」(Burmanization)系統,舉凡至教育、宗教改革、壓制性法律到經濟剝削等,都是用來好好清洗這些少數民族對自我身份的認識與認同。
"minority groups have been put through a process they call Burmanization — an informal system in which education, repressive laws, religious proselytization, economic exploitation and often brutal force are used to wash away their own identity." https://t.co/s4jTS0bNrc
— Jared Ferrie (@jaredferrie) March 17, 2018
翁山蘇姬是少數民族的希望?「她就是緬族人啊」
原本貴為緬甸「少數民族之燈塔」的翁山蘇姬,上任至今也未曾與2016年初掌權時所說「致力於不同民族間的和解,以及制定聯邦憲法將是首重事務」,期望能將緬甸自軍隊掌權中解放出來,為少數民族引來新的篇章。
但隨即的羅興亞人事件引爆,將近70萬名羅興亞穆斯林遭到暴力驅逐,翁山蘇姬與其政府的不聞不問讓她的聲勢一落千丈,從昔日的人權舵手成為今日的人權殺手,國際社會一片譁然,聯合國更將這一切的迫害稱為「種族清洗的教科書範例」(textbook example of ethnic cleansing)。
少數民族在緬甸的地位受到嚴重的威脅,在想掙脫軍事統治邁向民主政治的過渡期中,民族主義及極端佛教主義在緬甸崛起,與軍方衝突不斷的撣邦(Shan)北部依然烽火連天,少數民族的日子似乎一點都沒改善,大家開始說:「這個翁山蘇姬,說到底也是個緬族人啊!」
當局否認進行「緬族化」 堅稱興建佛塔為保護信仰
但比起顯而易見的肢體衝突,心靈上的淺移默化更是難以察覺,緬甸當局不僅否認實施「緬族化」,緬甸的宗教事務與文化部(Ministry of Religious Affairs and Culture)的副處長(deputy direcotr)哥奈(Ko Ko Naing)更表示:「即使在法律上政府沒有義務這麼做,但我們允許少數民族在下課後去學習他們的語言,所以我一點都不覺得這些少數民族正在被『緬族化』。」
哥奈更向美聯社(AP)表示:「提倡佛教也是政府的責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在全國上下興建象徵佛教的佛塔(pagoda),這樣一來,我們的信仰及國家才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