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從武漢弘芯和濟南泉芯兩個「爛尾晶片計畫」,一窺中國為何追趕不上三星與台積電

2022-01-11 11:00

? 人氣

武漢弘芯半導體。(翻攝官網)

武漢弘芯半導體。(翻攝官網)

近年來,中國投入數十億美元資金,試圖幫助國內廠商追趕世界上的先進製程晶片製造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兩個晶圓代工計畫從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為什麼中國仍未成功。這兩個項目由一位鮮為人知的企業家在他30多歲時參與牽頭成立。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這兩個計畫分別位於中國的武漢和濟南,原本打算生產出與行業領導者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2330.TW, TSM, 簡稱﹕台積電)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 005930.SE)製造的先進製程晶片不相上下的晶片。台積電和三星電子均擁有數十年的晶片製造經驗。

中國政府提供了數億美元計的資金來支持這些初創企業,不過很快就發現計劃過於雄心勃勃,當地官員低估了製造高端先進製程晶片的難度和成本。

這兩家晶圓代工企業是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Wuhan Hongx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和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Quanxin Integrated Circuit Manufacturing (Jinan) Co.)。它們的資金很快消耗殆盡,但從未實現任何晶片的商業化生產。

武漢弘芯於2021年6月正式關閉。濟南泉芯尚在,但已暫停運營,該公司未回覆置評請求。

根據公司聲明、官方媒體報導、地方政府文件和企業註冊數據庫天眼查的數據,在過去三年裡,至少有六個新的大型晶片製造計畫在中國以失敗告終,其中包括武漢弘芯和濟南泉芯。文件顯示,這些計畫至少投入了23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資金來自政府。有些計畫從未生產過哪怕一片晶片。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採訪了一位自稱曾參與牽頭組建武漢弘芯和泉芯集成電路相關計畫的男子。天眼查數據庫的資料顯示此人名為曹山,曾任泉芯集成電路首席執行官,是武漢弘芯前董事會成員,還曾是這兩家公司的大股東。《華爾街日報》還為此文採訪了泉芯集成電路的前員工和其他知情人士。

面對爛尾的半導體項目,中國官員和投資人正在探索,希望能挽救一些資源,同時也在制定更嚴格的規則,以防未來再造成資源浪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