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紫辰觀點:大學校院改革刻不容緩

2022-01-12 06:40

? 人氣

少子化、境外生人數縮減、技職體系與產業難接軌,皆是私立科大面臨招生困境的重要原因。示意圖,非關新聞當事人。(資料照,臺中市政府)

少子化、境外生人數縮減、技職體系與產業難接軌,皆是私立科大面臨招生困境的重要原因。示意圖,非關新聞當事人。(資料照,臺中市政府)

報載北部某私立科大因招生不足,只能維持4個科系,教育部技職司擬將該校更名為技術學院。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葛自祥表示:「多數技術學院改名科大後,招生未見起色,顯示名字只是迷思。少子化確實衝擊私校招生,鼓勵各校思考自身定位『精準瘦身』,就算1校只剩1學院,若經營出具特色的優勢科系,學生自然會來報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招生不足、財務困難的問題,不只發生在私立科技大學,逾半數的私立普通大學也面臨挑戰。2021年全國新生兒人數15.3萬人,不到2000年的一半,少子化是公私立高校無法健全發展的主要原因。

本文不擬探討如何改善少子化問題,因為該議題牽涉甚廣,非一篇文章所能盡述。謹就如何解決私校健全減招燃眉之急,提出幾項分析與建言:

一、2008年新生兒人數首度低破20萬,較之2003年出生22萬7000少了12%,換言之,2026年大學院校可入學人數,將較2021年再減少12%,且後續仍將逐年下滑。這個敘述告訴我們:從來每年大學入學人數之減少,都是可以從18年前新生兒人數所可預測,故每年大學招生名額該當減少多少,教育部豈能閉眼不知?

20210410-SMG0035-_B全國與台北市近10年出生人數、出生率
全國與台北市近10年出生人數、出生率

二、過去10年,大學入學人數之所以較18年前出生人口數減少略為舒緩,主要是來自海外生的增加填補,可是近年來,兩岸情勢趨於緊張,來台就讀中國學生遽減,而自東南亞及蒙古等其他國家來台學生人數沒有大幅提高,遂造成減招缺口重現。

三、如果無法大幅增加海外生來台就讀人數,斧底抽薪之道便在於大幅減少大學校院之數目及各校招生名額。誠實而言,5年內裁減20所,10年裁減50所大學院校,恐怕是勢在必行,甚至教育部應責成頂尖大學如台清交成,及所有公立大學,認真考慮合併系所及逐年減少招生名額之可能性。大學之優秀在質不在量,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大學部及研究所學生僅2200人,是台大的14分之1,但2022年世界大學排名第6,化學排名世界第1,物理排名世界第2,該校教師及研究人員300人,逾3分之1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教職員及校友榮獲過42座諾貝爾獎。

四、在台灣,各私立校院均為民間興學捐獻設置,法律地位為學校財團法人,依據私校法,其與其他公私立大學合併、改制、停辦、解散及清算,均有嚴格之規範,立法原意在於保障正當辦學師生權益。然因長期少子化所造成之不得不為處置,保障非應辦學不力之減招合併停辦後師生、捐獻人益旨當初並未充分明列於私校法立法考量,立法院當因應社會變遷之趨勢,儘速通過設立特別法(可明訂落日期限)或大幅修正私校法之方式加以彌補,社會普遍性問題應由國家以財政預算承擔,其理甚明。

五、人才培育乃為國家長遠大計,尤其過去30年技職教育之嚴重扭曲,大幅減少高級實務工匠之養成,無法滿足企業對優質專技人才之需求,對台灣經濟成長、產業升級已造成重大阻力,此一國家競爭力議題可藉由公私校精簡改制,齊畢其功於一役。最簡單有效方式便是交由工研院、國家衛生研究院、資策會、金屬工業發展中心、金融研訓院等大型政府捐助設立之財團法人,乃至鼓勵國營或私人企業,接收興辦公私立科技大學,仿效中信金接手興國管理學院模式,改制為專業在職教育之二軌教育體制。我相信大多數的企業,乃至千萬就業民眾都會感激教育部的如此作為。

教育乃立國根本,教育政策更應配合社會發展中長期趨勢,與日俱進,甚至超越前瞻。鋸箭式、刻板無彈性、不見棺材不落淚的教育政策,可以休矣。

*作者為中華大學兼任講座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