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6天的今年首輪聯合國氣候談判,13日在瑞士日內瓦(Geneva)落幕,各方達成一份正式的全球氣候協議談判文本,為在年底達成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新氣候協議奠定基礎。新協議雖然不能立即遏阻氣候變遷,但全球各國都將投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工作,也算開創歷史先例。
《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UNFCCC)執行秘書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表示,此一進展為「一首關鍵的里程碑」,會談期間各方所表現出的建設性態度和工作效率「令人感到鼓舞」。然而為了反映各方意見,原定要壓縮到37頁的文本草案,最終反而增加到86頁,反映出今後各方的博弈會更加激烈。
令人鼓舞但挑戰仍多
菲格雷斯說:「談判文本的成型為國際社會如期達成新的全球氣候協議提供了可能,但這種可能性也並非完全確定。」現在各國只有10個月的時間,可以磋商溫室氣體減排配額等關鍵議題。
代表全球多個海島國家發言的馬爾地夫(Maldives)談判代表薩瑞爾(Ahmed Sareer)說:「歷經多年的虎頭蛇尾、空虛承諾,各國總算再度掌控談判過程、建立信任感,這樣的成就非同小可。」
儘管如此,富國與窮國的深刻歧見仍然有待化解,尤其是彼此如何分攤減排的責任,富國如何對窮國提供長期的氣候融資(climate financing),並且補貼窮國因實行減排而蒙受的經濟損失。《京都議定書》只要求41個工業先進國家(附件一國家)進行減排。
富國窮國楚河漢界
目前對全球應對氣候變遷行動做出強制性量化安排的協議,只有2005年生效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而且其第二承諾期將於2020年到期。這意味著,今年年底能否在巴黎氣候峰會上達成新協議,將直接影響2020年後全球對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以及應對氣候變遷的國際合作。
如果新協議不能在2020年之前生效施行,人類將無法達成UNFCCC設定的目標:,以工業革命之前時期為基準,將本世紀結束前全球氣溫上升的幅度局限在攝氏2度。科學家警告,照目前溫室氣體的排放情況,地球均溫恐將上升攝氏4度甚至更多,嚴重衝擊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
關鍵目標:攝氏2度
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顯示,2014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這一現象提高了人們對氣候變遷問題的關注。按計畫,在11月30日巴黎氣候峰會召開之前,有關方面將於今年6月在德國波昂(Bonn)舉行氣候變遷談判,並將在美國紐約進行高層磋商。
從2012年5月開啟談判至今,UNFCCC的190多個締約方已進行10多輪磋商。根據去年12月的「利馬氣候行動倡議」(Lima Call for Climate Action),巴黎新協議可望提出全球減排的總體目標,並將綠色氣候基金作為其主要金融實體,要求已開發國家從2020年起每年以其國內生產毛額(GDP)1%的規模向基金注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