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從中國大陸紅到台灣的名曲《何日君再來》,其實是一首歷史悠久的華語經典歌曲。此曲原是1937年的華語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黃嘉謨作詞,劉雪庵作曲,周璇在電影中演唱並灌成唱片,由上海百代唱片發行。1939年1月日本籍歌手山口淑子以李香蘭的藝名表演此曲,並錄製了唱片,並分別在中國和日本發行,她僅唱了原始版本的頭兩段歌詞,卻也讓這首歌曲紅遍全中國並流行於日本,同時她也為此曲錄製日文版本。
戰後李香蘭被國民政府以文化漢奸逮捕,險些被判死刑,後來因及時交出自己其實是日本人的出生證明才得倖免。在李香蘭被遣返日本,先後以藝人與政治人物身分出道後,重新回到公眾視野前成為山口/大鷹淑子。這段往事很快被中日台三地的媒體很有默契地忘記了,只留下了這首神曲《何日君再來》,繼續被鄧麗君或更年輕的歌手傳唱。
2008年月由三聯書店出版,胡平的大作〈情報日本〉,詳細具體地闡述了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帝國在多個領域的重大情報活動。本書用極為隱晦的手法點出,李香蘭在戰時如何為軍部效命,這件歷史公案所來為何。書中記載當時日軍進攻國軍防線時配有宣傳車,承襲吹簫散楚的傳統心戰,在車上用大喇叭播放滿洲歌星淒淒切切的歌曲。日軍記錄這使得國軍中開始出現有人動搖逃亡,成為八年抗戰的定性,在所謂民族聖戰以外的另一個側面。
本書出版時因女主角山口淑子本人尚在世,書中為尊者諱不便直指其名。但所有對中國近代史有基本常識的人都知道,民國時期出身滿洲(中國東北),能以曲藝風靡全中國的歌唱家,就只有李香蘭一人。對照後來史實發展,戰後除了李香蘭本人一度身繫囹圄,險些與手帕交川島芳子一同做了刑場上的槍下鬼;這首神曲《何日君再來》,又被國共兩黨以糜糜之音查禁。因此藝名李香蘭的山口淑子女士因為歌曲錄製的唱片被軍部利用對國軍進行心戰宣傳,戰後一度受到國府的追究,大致上是合理可信的。
但對要把幾百萬人投入戰火的執政者來說,在血流成河鐵馬金戈中並無慈心憐恤可講。戰後不論是對李香蘭的漢奸指控,或是查禁〈何日君再來〉的糜糜之音,國共兩黨其實都充分抓住了重點。〈今宵離别后,何日君再來〉;這樣的軟調歌詞,會嚴重傷害己方的民心士氣。必然使得前線戰士為了要與愛人再次聚首而在戰場上惜命,甚至貪生怕死鬥志瓦解。若聽之任之這仗如何打得?所以這樣的歌者必須要處分,這樣的歌曲必須要查禁。
在俄烏戰爭爆發的背景下,首梯接受14天號稱最硬教召新制的民眾,5日於桃園山腳國小入營,受召人員在新聞上所呈現的情緒並不高昂,甚至有受召員公開提及認為自己很倒楣。還有情侶離情依依,女友捨不得男友入營淚眼相送,成為風傳一時的花邊新聞。這透露出來在戰爭邊緣的台灣社會公眾表達出來的集體情緒,目前看來並不是〈妻子送郎上戰場,父母叫兒打共匪〉的強悍與堅韌,你戰死我驕傲。而是這種〈何日君再來〉式的情侶相擁兒女情長,整體民心尚未做好面對戰爭可能突然爆發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