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要「慈濟集團」透明化絕不為過!

2015-02-28 16:10

? 人氣

為了慈濟內湖園區案,釋昭慧(左)痛批柯文哲(右),結果引出漫天大火燒向慈濟。(風傳媒影像合成)

為了慈濟內湖園區案,釋昭慧(左)痛批柯文哲(右),結果引出漫天大火燒向慈濟。(風傳媒影像合成)

為了慈濟內湖園區案,釋昭慧放了一把番仔火,結果引發一場燒向慈濟功德會的漫天大火,從獨占社福資源、在各地變更土地使用再到財務不透明,全被扯出痛罵。但如果這把火最終能燒出「慈濟集團」的透明度,倒也是功勞不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慈濟的公益形象算是深入人心,經過半世紀的發展,慈濟早已不是單純的一個宗教團體(或慈善、公益團體)了。其涵蓋範圍除了成立初衷的慈善外,還包括醫療、教育(包含中小學與大專院校、各種教育中心)、媒體(有電視台、廣播、雜誌、出版社)、環保(慈濟環保站、大愛感恩科技公司))等。

慈濟每年募得款項約在百億元左右,如加上其橫跨多重行業的事業體的營收─如醫院年營收超過百億元,就是一個大宗營收來源,數目當更驚人。以企業的角度看,慈濟已經算是一個年營收數百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了。

對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政府對具規模的公開發行公司的帳目收支,就已經有一定的規範─包含會計準則、財報透明、會計師簽證,都納入規定。至於公開向社會大眾募集資金的企業─即一般所謂的上市、上櫃公司,規定更嚴格。原因無它,資金既然來自向大眾募集,就必須嚴格規範、監督,避免人謀不臧與濫用,以保障大眾的權益。

以此來看慈濟集團,慈濟也是向大眾募款,而且每年募集的資金龐大達百億元;內政部雖然對公益團體的帳目亦有查核與規範,但實際上是空有形式而無實質監管;慈濟又是介於公益與宗教團體之間,外界從來就看不到、也不知道慈濟是如何使用這些資金。身為台灣慈善團體的龍頭,考慮到向龐大捐款人負責,慈濟的財務收支是該更透明、更公開。

公開、透明,不僅是向社會大眾作交代而已,對慈濟也有正面益處。公開的帳目、可供追查的收支、明確的資金流向,是避免弊端與人謀不臧的最佳方法。慈濟豈能保證其善款與資金使用絕無浪費、完全沒有人謀不臧情事發生?陽光是最佳消毒劑,公開是弊端的殺手。讓「慈濟集團」的財報更透明、公諸於社會大眾,是慈濟不能也不該迴避的事。

至於內湖園區一事,其理甚明,園區現址為保護區,是否能夠或應該變更為其它用地─不論是使用環保或宗教、社福名義─就讓專家判斷決定吧。但即使是宗教、慈善團體,也不該有任何特權吧?慈濟說要在此作環保,卻是要蓋棟10層樓的大樓,大概也很難讓外界釋疑吧?

而如果是要規畫作為製作賑災毛毯的環保園區,在雙北號稱擁有數萬坪土地的慈濟,應該不難找到適當的地點作此「環保園區」。嗯,甚至如果說這是一個工廠,經濟部正好公布10大閒置工業區土地,面積高達132公頃,一定夠慈濟用啦!有必要非找個順向坡山坡地保護區變更嗎?

慈濟是該找出一個「停損點」了。一樁十多年的內湖園區老案,因釋昭慧的番仔火攪動引出的「反慈濟」言論與風潮,如果慈濟無能從中體察、了解其原因,繼續橫柴入灶,對慈濟的傷害恐難評估。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