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廣島與長崎,而是在東京;不是原子彈,而是燃燒彈;然而同樣恐怖,同樣悲慘。70年前的3月10日,日本第一大城、首都東京化為人間煉獄。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3月9日深夜,美軍334架B-29超級堡壘戰略轟炸機(B-29 Superfortress)從馬里亞納群島(Mariana Islands)出發,展開「會議室行動」(Operation Meetinghouse)。
10日淩晨時分,279架B-29飛臨東京上空,從610到760公尺的高度,投擲大量500磅(230公斤)的E-46集束炸彈(cluster bomb),每一枚帶有38顆M-69燃燒彈(M-69 incendiary),也就是「凝固汽油彈」(napalm)。美軍總共投了多少燃燒彈?超過2000噸。
空襲開始兩個小時,東京的消防能力全毀。第一批B-29鎖定東京的江東區與中央區,以熊熊烈火在地面畫出一個「X」,讓後續的B-29瞄準。強風為大火助陣,東京旋即被烽火爆(firestorm)吞噬,4090公頃(東京的1/4)土地化為火海,10萬5400人化為焦屍,上百萬人無家可歸。大火之後的清理工作進行了25天。
2015年3月10日,安放空襲死難者遺骨的東京都慰靈堂,舉行70周年追悼儀式。除了死難者家屬之外,首相安倍晉三、東京都知事舛添要一、明仁天皇次子秋篠宮夫婦也出席並上香。安倍在致辭時說:「正因為在戰爭災難中許多人犧牲了寶貴的生命,才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與繁榮。我們要牢記悲慘戰爭的記憶,為世界的永久和平作出貢獻。」
東京大空襲倖存的目擊者,如今都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回憶當時情景,仍是餘悸猶存:
「轟炸機飛得很低,彷彿伸手就可以觸及。炸彈像雨點一樣落在我們身上,紅色的、黑色的。」
「那是一場火焰風暴。我看到一個小嬰兒在他媽媽背上燒起來,媽媽滅不了火。我看到一匹馬拉著貨車,先是貨車著火,然後那匹馬從尾巴開始燃燒,活活被燒死。」
「我們看到一部消防車,車上骸骨堆積如山。很難理解,人的屍體可以堆積成那樣。」
「我爬出來,天氣好冷,只能靠著還在悶燒的火場取暖。我看到一隻手臂,一張人臉,但是我已經完全麻木。那個氣味,我一輩子忘不了。」
東京大空襲並不是美軍第一次轟炸日本,然而先前美軍的目標主要是造船廠、飛機廠與軍事設施,東京大空襲則是針對平民,目標之一的下町,建築多為易燃的木造房屋,人口稠密,主要是勞工階層。轟炸這樣的地區,目的就是要讓死亡恐怖氣氛瀰漫日本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