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民主理論聞名的劍橋大學名譽教授約翰・鄧恩(John Dunn),今(2)日接受《風傳媒》專訪,面對中國威脅,「台灣選擇走向民主,並非意外」,台灣的民主發展和世界各國頗為特殊,由於台灣社會對於兩岸關係看法非常分歧,過去以來長期扮演守護者的美國,目前看起來又不甚可靠,台灣當局要發展出一套與中國和平共處,又能說服台灣民眾的兩岸政策,非常的困難,兩岸關係很難以文字具象化,但如果有和平的選項,台灣站在自身利益,就不該拒絕。
鄧恩本次來台,係受長風基金會、台灣研究基金會之邀,來台發表「西方自由主義的弱點」論文,針對近年「中間偏左」與「中間偏右」的西方自由主義民主制度發生治理危機,「中國模式」被部分人士形容為新興國家替代模式,鄧恩強調,「中國模式」是中國共產黨1949年取得政權後,面對長期外部軍事威脅,所發展出來的治理模式,有其歷史背景,其他國家要複製非常困難。
鄧恩表示,面對歐美國家民粹運動的崛起,全球自由主義目前正處在「最脆弱的時刻」,「經濟」是歐美國家,目前所面臨最大問題。
西方民主政治發展史 未思考「經濟選擇」本質
鄧恩說,西方民主政治發展歷史,從未思考過「經濟選擇」本質(nature of economic choice)的重要性,鄧恩表示,古代希臘雅典式民主,城邦人民在進行政治決策時,充分了解所有的選項及其後果,然而今天的代議民主制度,已經遠比當時複雜,資本主義全球化社會,選民必須對經濟議題有足夠的掌握,否則在面臨政治抉擇時,可能會發生錯誤的判斷,政治人物的存在目的,原本是為了在重大議題上,為人民做決策,但如果連政治人物都搞不清楚問題本質,人民就只能聽天由命。
英國脫歐公投,就是最明顯的例子。鄧恩表示,英國人民在脫歐公投以前,根本搞不清楚脫歐的後果,就連政治人物也搞不清楚。
然而,自由主義代議式民主相較於非民主模式,仍然有其相對優點,代議式民主讓人民知道,檯面上究竟有哪些選項,人民雖然無法預見這些選項的後果,但萬一選了很糟的選項,至少可以等到下次選舉進行導正,另外,代議式民主也讓國家外部的壓力降到了最低。
「中國模式」在公共治理具備效率 但要維持政績才能永績
對於「中國模式」,鄧恩認為,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的權力結構,的確讓中國在公共治理上具備相對效率,但是這樣的治理效率還需要長期觀察,畢竟,中國共產黨1949年在國共內戰後,取得人民授權(mandate),這樣的授權必須維持一定政績才能永續,目前為止,中國當局的治理能力仍然很強,治國成績也相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