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有多灑狗血?金枝演社即將帶來的年度大戲《歡喜就好》中,將莎翁《皆大歡喜》一劇搬到1915年的日治台灣,透過同樣處在文明起步、女性意識抬頭的社會背景,還原愛情裡最初的「瘋狂」樣貌。除了瘋狂外,金枝演社還一面帶入環保議題,一面也想告訴觀眾,莎士比亞其實就是八點檔,對此導演王榮裕表示,台灣都覺得莎劇高不可攀,但它其實很接地氣,想用歡樂的手法,把觀眾都帶進去。
金枝演社將於8月底帶來25周年大戲《歡喜就好》,將莎士比亞喜劇《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搬到1915年的台灣桃花林,在那卡西樂曲間,從兩家族的兄弟鬩牆,狂飆出一齣追求愛情的青春喜劇。
「法國陽光劇團的莫努虛金講過,創作者要常常跟莎士比亞交流。」圈內人稱「二哥」的王榮裕說,金枝已經是第3次做莎劇,每次都有新發現,他在做的過程中,在劇本發想、創作間也發現,「原來我從小就看莎劇長大,其實歌仔戲就是沙士比亞」,像八點檔那種2個小時的纏綿悱惻、波濤洶湧,最後半小時趕火車到皆大歡喜的結局,其實也都是莎士比亞,母親是歌仔戲名演員謝月霞的他更指出,「做這齣戲有回到看媽媽在演戲的感覺。」
談到《歡喜就好》的背景:1915年的台灣,王榮裕指出,莎士比亞寫這齣戲是400多年前文藝復興的時候,其中女性角色的意識也剛在抬頭,而1915年的台灣,也是西方文明剛進來的時候,那時是日本統治20年,火車剛蓋好、一日台灣開始成型,自由戀愛也是那時開始的,就可以作為對照。
對此製作人游蕙芬也解釋,《皆大歡喜》是莎士比亞30幾個劇本裡,女性角色最重,也是唯一用女主角做收場白的一齣。
而在《歡喜就好》劇中,金枝演社更要透過那卡西元素來詮釋莎翁劇,貫串其中的精神,不只是愛情,更是「瘋狂」。
舞台設計的李建常:自由又瘋狂的愛情,某種程度上已經被約束了
身兼燈光、舞台設計的李建常說明,瘋狂也是他們在尋找的,「愛情劇現在人做很多了,但我們忘記了最早的愛情是瘋狂的」,他認為在規範的社會裡,那種自由又瘋狂的愛情,某種程度上已經被約束了。
「而沙士比亞很屌,你們要的我都給你們,(《皆大歡喜》劇中)4對最後都結婚了。」李建常說,這齣戲很厲害的是每個人最後,都用瘋狂的方式完成自己的願望,有的扮女裝、扮男裝,有的一天到晚問人愛不愛他,而重點是在這些瘋狂中,沒有強迫,都是自己的選擇。
製作人游蕙芬:這次的音樂都是演員現場演奏
要講瘋狂的愛情,金枝演社在呈現上也很瘋狂,本次11名演員,不只要唱要跳,更還要身兼那卡西樂手。游蕙芬表示,這次的音樂都是演員要現場演奏,而為了這個概念,大家還特訓了半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