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廷專欄:小心台美貿易倡議成總統大選前未爆彈

2023-02-01 05:50

? 人氣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回合談判結果,但還沒有進入深水區議題。(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提供)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回合談判結果,但還沒有進入深水區議題。(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提供)

離開台灣一段時間了,有時候我想關心一些朋友最近都在幹嘛,就會點進立法院公報系統,看看逐字稿,關心他們最近都在質詢什麼。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好比說有天我就點進去年(2022)11月外交國防委員會的「二十一世紀台美貿易倡議」專案報告。理論上是很重要的一場報告。還記得2014年三一八運動之後,大家在討論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當時的蕭美琴委員也領銜提案了《條約締結法》,讓台灣與其他國家簽訂FTA時也有監督法源,當中有一條就是:「主管機關『得』就談判之方針、原則及可能爭議事項」向立法院報告。台美貿易倡議從去年六月啟動至今,立院也就只有這麼一場專案報告。依據蕭美琴大使當年法案的精神,主管機關最重要的就是說明「可能爭議事項」。結果點進去,相當失望,因為來報告的部會都只說明該談判進展順利,幾乎沒提爭議,唯一有寫的就是勞動部,但結論為爭議不大。

真的是這樣嗎? 我很困惑。

談判還沒進入深水區就先報喜

完成第二輪談判後才要進入「深水區」議題,包括:農業、數位貿易、勞工、環境、標準、國營事業、和非市場政策及措施。貿易談判有賺有賠,台灣要拿什麼來換?

幸好往下看第二位質詢的林昶佐委員(Freddy)就道出了我的心聲。他有點兇地質問談判代表,怎麼今天大部分都是講正面的,「但可能爭議事項幾乎都沒什麼寫到」,接著他點破:「像勞工、環境、氣候、農業或數位貿易這幾項,我們的法規、政策未必都已經接軌,所以應該也是有爭議事項或有它困難的地方」。實為直指核心──可惜後來沒講太多到底哪裡沒接軌。

20221026-立委林昶佐出席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質詢。(蔡親傑攝)
立委林昶佐質:「二十一世紀倡議台美貿易倡議」專案報告都沒有談雙方爭議事項。(蔡親傑攝)

但Freddy講的,的確也是所有關注該談判的經貿學者們也都在問的問題。今年(2023)1月,台美已經完成了第二輪談判。這是台灣加入WTO以來與美方最大規模的貿易談判。鄧振中總談判代表表示結果樂觀,針對這次談的五個議題,應該數週內就可以簽署早收協議,並希望在年底完成全部11項談判,簽署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蔡英文總統在新春期間也報喜訊,並且首度由她跟大家定調說,這次的貿易談判,最重要就是要將台灣農產品優先輸美。

一切看來都很順利。但相應地,這次談完貿易便捷化、良好法規實務、反貪腐、中小企業與服務業國內規章後,接下來才要進入大家公認的「深水區」議題,包括:農業、數位貿易、勞工、環境、標準、國營事業、和非市場政策及措施。貿易談判有賺有賠,台灣要拿什麼來換?

同一場立法院報告中,另一位民進黨委員林淑芬就追問了這個問題,她直接問談判代表楊珍妮:目前的台美談判中,美方有沒有談到《學校衛生法》、《食品衛生管理法》?也就是2015年時,經過主婦聯盟等團體推動的修法,禁止學校營養午餐使用基改食品。美國貿易代表署對此一直很不滿,從2016年開始就連7年把這項放入他們每年發布的《貿易障礙報告》(The National Trade Estimate Report )當中,希望台灣取消。結果楊代表回答目前還沒有談到。而且這次談判的農業項目,主要都是在談規則跟概念,這種針對法規的「具體個案」,會在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的框架中談。

但真的都不談「具體個案」嗎?蔡英文總統講「台灣農產優先出口」,而根據農委會說,這次主要就是希望與美國談台灣鳳梨豬肉加工食品出口的檢疫規定。這當然也是「具體個案」。如果台灣可以談到「具體個案」,美國難道不會也要求台灣讓步一些「具體個案」嗎?

美國會台美貿易聽證關切勞工農業

美國國會是跨黨派支持與台灣深化貿易關係,以減少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賴。不過支持歸支持,落實到協議談判,還是一碼歸一碼,他們依然關切美國勞工與畜牧業權益。

美國政府在談判桌上的要求是什麼,我們無從得知,只能從美國政府報告、美國國會聽證、與美國近幾年簽署的貿易協定中,推測一些端倪。

2022年九月美國眾議院的歲計委員會(Ways and Means Committee)舉辦了談判啟動至今唯一一場台美貿易聽證會。(翻拍自YouTube)
2022年九月美國眾議院的歲計委員會舉辦了談判啟動至今唯一一場台美貿易聽證會。(翻拍自YouTube)

好比說在去年九月,美國眾議院的歲計委員會(Ways and Means Committee)也舉辦了談判啟動至今唯一一場台美貿易聽證會。相當感人,因為該聽證會連同證人與出席國會議員,其實都是跨黨派支持與台灣深化貿易關係,以減少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賴。不過支持歸支持,落實到協議談判,還是一碼歸一碼,除了兩個學者之外,該聽證會兩黨還各找了一個證人代表其關心的議題:一個講勞工、一個講畜牧業權益。

畜牧業代表來自德州農業協會(Texa Farm Bureau),講得非常直白:雖然台灣政府已進一步開放美豬進口,但美國畜牧業者還是很沮喪,要求進一步去除目前殘存的高於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標準的豬內臟萊劑限制。他這講法也呼應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出版的《2022年貿易障礙報告》,其中還提到台灣自2021實施的豬肉產地標示政策,是「不正確地暗示」美國豬肉可能有安全疑慮。

另一方面,來自團結中心(The Solidarity Center)的工會代表也有備而來,洋洋灑灑列出他們諮詢台灣眾多工會後觀察到的勞動問題:包括漁業強迫勞動、移工權利、組織工會權利不符國際勞工公約的要求、罷工權受限,同時更援引我國人權委員會的報告,指出2017年《勞基法》修法弱化勞動條件,且勞動部不顧勞工反對執意修法。

多位委員會議員輪番問幾個證人的問題,也是關切台灣是否還有什麼貿易限制?可能構成美豬美牛以及基改作物出口的什麼障礙?台灣的勞動條件可能帶給美國勞工什麼不利地位?這其實也符合拜登政府的貿易政策方向,一方面要以「美國勞工優先」、一方面要「捍衛美國農漁民利益」。

當心衝擊2024大選

這麼龐大的談判工程,要像鄧振中講的在年底全部完成,實在很艱鉅。辛苦了談判團隊!但算算時間,如果真的要在年底完成,那距離大選就只剩一個多月……

20221020-總統府舉行「宣布2022亞太經濟合作,經濟領袖代表團」記者會,於會後召開記者會,圖為行政院政委鄧振中。(蔡親傑攝)
鄧振中對台美貿易談判樂觀,期望在年底完成全部十一項談判,簽署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蔡親傑攝)

當然這些議題不見都會是美方擺上談判桌的項目,且美台貿易倡議最終也不須美國國會批准。但本次美方談判團隊中,國會還是派了代表隨行,隨時聽取美方談判團隊簡報,可見國會還是有一定影響力。與此同時,美方視為新世代貿易協定範本──2018年才翻新的《美墨加協定》(USMCA)──,當中針對勞動保護檢疫協定(SPS)都有了更嚴謹的規定和檢討機制。若台美未來簽訂的協議是以USMCA為範本,對我國法規依然會有影響。

除了一般民眾較有感的勞動與農業,《美墨加協定》還對國營企業定義放寬,旨意在限縮其補助產業、扭曲市場的空間,未來我國民營化後的國營企業也可能受衝擊;在數位貿易方面,在台的兩個主要美國商會都主推美台簽訂數位貿易協議,這牽涉到台灣究竟在個資保護、資料跨境傳輸、數位平台規管等規範上,到底要跟隨美國或歐洲典範的數位規則,未來也有可預見的衝突。

這麼龐大的談判工程,要像鄧振中講的在年底全部完成,實在是很艱鉅的任務。辛苦了談判團隊!

但算算時間,如果真的要在年底完成,那距離2024大選就只剩一個多月。儘管屆時貿易談判的成果再豐碩,上述這些可能爭議事項,若在選情白熱化的最後一刻才公開,恐怕也是容易陷入有理說不清的局面。

要避免這些爭議在選前一刻才引爆,徒增不必要的變數,行政團隊現在就應該坦率向國會、社會溝通可能爭議,與現行評估結果,讓大家做好心理準備。

*作者曾任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法案助理,現於塔夫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佛萊契爾學院攻讀外交與法律碩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