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那些讓人民短多長痛的選舉操作出籠了!

2018-08-04 07:30

? 人氣

內政部長徐國勇(右)的「1成自備款」政策被駡翻後馬上收回。(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內政部長徐國勇(右)的「1成自備款」政策被駡翻後馬上收回。(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離選舉剩3個多月,那些為了操作選舉的政策紛紛出籠;對民眾有益的政策當然該作也歡迎,但可議的是這些政策或是以短支長、把成本與負面影響放在未來,有些則是無益原本的政策目標,甚至是有害原本要幫助的對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這些政策中,最是無腦、最該批判者,當屬內政部長徐國勇提出讓年輕人1成自備款購屋政策,這是一個毫無專業、對實際問題缺乏掌握,甚至可能對其要嘉惠對象造成傷害的奇怪想法。

全世界所有國家的房屋貸款,基本上都一定要有一定比例的自備款(頭期款),考量因素是同時為購屋貸款者與貸款銀行風險著想。那些因收入較低、儲蓄不夠而拿不出2成以上頭期款的購屋者,如果承擔過高的房貸(例如9成,甚至8成都已算過高),必然是生活品質受影響、違約風險較高。一旦違約,銀行收走拍賣,房子也沒了。而對銀行而言,當然也是承擔過高的風險。

10年前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起始點就是所謂的次貸風暴,當時也是美國政府的「良政善意」,希望收入低者亦能擁有房子,因而放寬甚至鼓勵這種貸款,許多次級房貸的頭期款不到1成,房價如果上漲甚至可加貸借出錢去消費。結果如何,大家都已看到─許多次級房貸的屋主房子沒了,金融風暴發生。

徐國勇的「年輕人1成房貸」就是類似的惡政,即使動用信保基金保證甚至給予信用貸款,讓年輕人購屋自備款降到1成,但對購屋的年輕人而言,貸款比例就是9成、負擔就是重、風險就是高,他等於把年輕人推進險境、成為屋奴、同時變相支撐房價。難怪徐國勇這項「德政」才說出,就引來漫天批評怒罵,逼得內政部馬上收回,說出:「目前看來,也許就暫停規劃,讓我們再想想,有沒有更有意義,且獲得社會支持的其他方案」。

其實年輕人購屋最大的障礙與問題,只有一個:超高房價。全台的所得房價比在9倍多,新北達12倍,台北市更高達15倍,居全球前3名;依照國際標準,這個數字的合理區間在3-6倍左右,央行的說法則是5倍較合理,台灣房價─特別是都會區─過高是無庸置疑。

國內房市雖然已進入空頭市場3年,但房價下降緩慢,政府最好有政策持續壓引導(或是壓迫)房價下跌;即使政府「為業者著想」而不再「打房」,再不濟也不該給予支撐─徐國勇的「1成自備款」政策,其實就類似過去每逢房市不景氣時,政府都大搞千億優惠房貸款一樣,變相的給予房市與房價支撐─看看商總理事長、也是建商的賴正鎰馬上挺此政策,「讚嘆部長、感恩部長」說這樣「能讓低迷的房地產燃起希望」,就知何者獲益。

內政部說補助頭期款(如30萬元)的方式財政負擔過重,不可行; 但坦白說,如果徐國勇願意稍微概算一下數字,當知總價動輒千萬元的房子,只要降價3%就讓購屋者節省30萬元;現在號稱議價空間有15%左右,因此如果房價能降1成就至少讓購屋者省下100萬,政府要解決居住問題,除了推動中的公宅計劃(某個角度而言,公宅可降低市場需求引導房價下降)之外,想方設法讓房價回檔才是治本之道。

再如新推出的「就學貸款輕鬆還措施」,給予「只繳息期」、放寬緩繳息門檻等,雖然不似「1成房貸」般不堪,但也只是讓「短痛變長痛」,真正根源的低薪問題仍難解、無解─但其實政府好好作好投資環境、拉出長紅的民間投資,問題就解決一半了。

為了選舉而要「以短支長」的政策早已開始,經濟部5月上路的「油價緩漲機制」就是代表作。台灣油價依照國際原油價格浮動已多年,民眾也早已接受習慣,但蔡政府以「避免影響民生」為由推出緩漲機制,在油價漲到每公升30元後,由中油吸收一定比例的漲幅,等於讓全體納稅人補貼用油者。這是一個不公不義、幾近逆向所得重分配的措施,但蔡政府顯然毫不在意。

其它「進行式」中的選舉政策,不論是尚未開勞資會議就已近確定調高的基本工資案,或是交通部已釋出的支持高鐵延伸屏東案,甚至毫無規劃即宣布上路的公托政策,都從中飄出濃厚的「肉桶政治」味道。這些政策不是不能作,但利弊得失與成本效益,都該有更專業的評估,豈能成為政客為選舉的操作題材?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