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意凡觀點:當代藝術界的充氣駭客

2018-08-12 05:50

? 人氣

Jeff Koons最著名的「充氣狗(Balloon Dog)」作品,於凡爾賽宮與其他宮中寶物放置在一處展覽,無論充氣狗在日常生活中是便宜的玩具,或者此藝術品代表之意義的爭議性,都有璀璨不輸宮殿本身的氣勢。(作者提供)

Jeff Koons最著名的「充氣狗(Balloon Dog)」作品,於凡爾賽宮與其他宮中寶物放置在一處展覽,無論充氣狗在日常生活中是便宜的玩具,或者此藝術品代表之意義的爭議性,都有璀璨不輸宮殿本身的氣勢。(作者提供)

Jeff Koons是這二十年來最活躍的藝術家之一。其作品《充氣狗》於2013年拍賣時,創下在世藝術家最高價,至今未被超越。他的作品如此搶手,甚至使Koons於今年忽然被收藏家指控是在經營“Ponzi Scheme”。指控者之一避險基金經理與著名收藏家Steven Tananbaum 指出,他付給畫廊Cagosian Gallery與Koons頭期款共一千三百萬美金,對方卻以「偽科學」的理由作藉口,實際上優先製作別的作品,數次延展交貨時間。對此Cagosian Gallery回應,合約裡的交貨時間是預期的,而非承諾,Tananbaum不能只因為失去耐性就不尊重合約。這場進行中的官司,宛如付出很多仍受到冷落的情人,為獲得另一半關注採取的孩子氣行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於此同時,縱然不少人批評Jeff Koons媚俗,從他出道以來,作品卻皆由最著名的美術館展覽。1980年首次展覽便在紐約的New Museum。而2008年大都會美術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開放了屋頂展出其氣球狗作品。還有包括舊金山現代美術館(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紐約惠特尼美術館(Whitney Museum)、與巴黎的龐畢度中心,都為Koons舉辦過個人回顧展。

Jeff Koons 為什麼如此受民間藏家喜歡?為什麼引發藝術界的爭議?又為什麼即使爭議不斷,藝術界仍認可他在未來藝術史上的地位?

觀看Koons最著名的充氣動物系列,可以看到這些作品具備當代藝術界的常用語彙;包括使用日常物品為主體、透過放大尺寸將日常事物變異成藝術品、以堅硬的鋼做成看來瞬間完美的氣球製造觀者的認知反差。要了解這些當代語彙,必須了解其源頭,也就是1917年杜象(Marcel Duchamp)著名的那座小便桶《噴泉(Fountain)》。

bosaprin:圖一:杜象的《噴泉》(Fountain)於1917年的原作。(Alfred Stieglitz攝)
杜象的《噴泉》(Fountain)於1917年的原作。(Alfred Stieglitz攝)

二十世紀初期,無論繪畫或雕像藝術,都已失去功能上的意義。「何謂藝術」成為那時藝術家必須回答的問題。為探求解答,自印象派起,經歷野獸派、立體主義,藝術重鎮巴黎瀰漫著藝術家急欲表現自我的氛圍。然而,年輕的杜象並不覺得野獸派或者立體主義的表太多自我現方式是自己想要的。他尋找一種不受藝術家的自我影響,並能回答「何謂藝術」的創作方式。

1917年,杜象選擇了一個他「無感」(indifferent)的現成物(ready-made)——一個小便桶。透過將其翻轉一百八十度,杜象將小便桶由日常用品轉化為藝術品。杜象認為,這麼做便是在創造過程中去掉自我。就算小便桶不是任何藝術家雕的,當時的觀者因在日常生活中從沒見過小便桶倒過來的模樣,在美術館見到時,仍將感覺是一生首次見到這個物件。此可比擬人見到一件藝術品時的經驗,因為其很大成分便是第一次見到某樣東西。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意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