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銀行的資產風險那麼低,為何還會引爆擠兌大逃亡?

2023-03-16 12:00

? 人氣

美國矽谷銀行(SVB)破產倒閉,造成區域銀行股價連袂暴跌。(AP)

美國矽谷銀行(SVB)破產倒閉,造成區域銀行股價連袂暴跌。(AP)

美國矽谷銀行(SVB)在短短兩天內突然破產倒閉,震驚全球,有人更拿2008年金融海嘯來相比。矽谷銀行的資產,明明都是低風險的債券,最安全的地方怎麼變得最危險?為何這次危機與金融海嘯完全不同?還有誰可能被拖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華爾街日報》原文:矽谷銀行為何閃電倒閉?

事發始末

矽谷銀行的主要客戶是科技業、新創和風險投資公司,全美約一半的新創公司,都把錢放在這裡。

疫情期間的低利率,讓新創公司獲得許多資金,因此放在矽谷銀行的存款大幅增加,2020年第一季時600億美元左右,2022年第一季已經驟升至接近 2000億美元。

矽谷銀行把這些錢,拿來購買看似安全的美國國債及多種有政府支持的證券。乍看之下,這些資產幾乎沒有違約風險,能領到的利息也很固定,但兩項因素,使得看似安全的投資,造成了滾雪球式的崩跌。

第一是聯準會的暴力升息,迫使債券價格大跌,造成矽谷銀行手上部位大幅虧損。2022年底,矽谷銀行持有的這些證券,未實現損失(買入成本與出售時市價的差異)達170億美元。

第二是2022年下半年以來,新創產業大受打擊,科技業也面臨衰退,不再有大量存款湧入。相反的,向來需要燒錢的新創公司,不再握有投資人的熱錢,提款用錢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處理新存入資金的成本也變高了,因為利率上升,矽谷銀行必須向存款人付出更多利息。

免費訂閱電子報連結圖

存款不斷流出、想賣出手上的資產又面臨虧損窘境,矽谷銀行遭遇流動性不足的危機。最後的導火線,是矽谷銀行為了解決問題,宣布認賠殺出價值210億美元的證券。銀行打算拿這筆錢來給付存款人更高的利息、彌補外流的資金、提高帳上現金來支付新的貸款等,更打算發行股票籌資。

就在當天宣布消息後,矽谷銀行股價暴跌,大量存款人要求提款,金額高達420億美元。雪上加霜的是,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為每位存戶提供的保險上限是25萬美元,2022年底,整間銀行的未保險存款約為1,510億美元,存戶擔心無法在短時間內拿回錢,恐慌擠兌陷入惡性循環,導致矽谷銀行走向破產一途。

與2008金融風暴不同

2008金融危機時,與次級房貸相連的證券以及衍生性金融商品,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層層相連,隨著房市泡沫破裂、價值大跌引發全盤崩毀。

此次矽谷銀行事件,起因則是購買過多的債券商品,不同於衍生性金融商品,這些有政府機構支撐的債券,原則上在到期日時都會付清,投資人不僅沒有因此害怕美國國債,反而大舉買入。

矽谷銀行資金週轉不靈,反映如今高利率的金融環境中,有許多銀行的資產配置需要重新檢視,也不排除持續高利率下,類似狀況繼續發生。除了矽谷銀行,加密貨幣友善銀行Silvergate以及Signature也爆發危機,這都是一週內發生的事。

比起大型銀行,有足夠的資金來源來緩衝短時間大量提款,區域銀行為了吸引客戶,往往需要提高利息,資金來源也不如大銀行多樣,以矽谷銀行為例,負債主要以存款組成(2022年底比例為89%),當客戶突然需要提款,就周轉不過來了。

慶幸的是,美國財政部、聯準會、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聯手出招穩住市場信心,初步來看確實也有成效,但相關事件反映過去一年來激進升息的後果已經開始浮現,接下來的日子究竟要繼續強力打擊通膨,或者優先穩定金融,站在十字路口的聯準會,可要傷透腦筋了。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風傳媒會員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責任編輯/林彥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金牛幫幫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