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本沖觀點:全球純網銀在壓力中,奮力找尋新獲利模式

2023-06-11 06:30

? 人氣

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 搶攻傳統銀行忽略的市場

第二,擴大交叉銷售的基礎,純網銀公司除了要追求開戶數超過一個存活門檻數量以外,對每個戶頭也要提供多項服務,例如線上保險、極短天期保險、海外醫療險、投資基金推薦等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三,服務大銀行所遺漏的中小企業、攤販客戶,台灣早期流行的現金卡能夠突然受到歡迎,其中有一大部分的用戶是從正常銀行評分系統中被刷掉的攤販,台灣夜市產業創造者的攤販,現金卡可以提供它們多次來回借出、還帳,這部分也是純網銀可以鎖定的對象。

由於純網銀的功能已經逼近第三方支付,因此純網銀能掌握許多客戶的支付記錄,這是許多傳統銀行不一定能做到的,可以此強化信用評等的準確度,降低違約風險。此外,基於手機的特性,還可把傳統大企業享受的服務,例如應收帳款貸款,經過設計,提供給中小企業用戶。

跨界整合性服務 純網銀比傳統銀行更有彈性

第四,追求放款數字,正如Starling Bank官網自行揭露的一樣,它能創造獲利,主要還是在2021年收購了一家放款金融機構Fleet Mortgages,純網銀當然要持續追求融資、放款,根據統計,擔保放款是銀行最賺錢的產品之一。

第五,數據市場,在台灣,銀行分享數據受到嚴格限制與監督,對國際的純網銀而言,許多純網銀可提供經過處理的客戶資料給其他需要的機構,例如人力資源、退休金機構、稅務單位、法律、電信業者、客戶黏著度創造公司、第三方支付業者、投信投顧、抵押貸款公司、公用事業公司等,同業如壽險公司、保險公司等等,都對純網銀的客戶行為充滿興趣。

除了出售數據,和保險公司、公用事業開發合作性服務,也是純網銀的商機,例如在手機上繳納公用事業費用,及繳電費、繳停車費等。

目前許多國家是停車場有自己的App、電力公司有自己的App、電信公司有自家App,要各繳各的費用,每繳一種費用,就得在手機上開啟一種App使用,很不方便,但也有很多國家的純網銀,正在努力把這些需求整合到銀行的App內,大幅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本文選自160期台灣銀行家雜誌,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