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失傳的日本地方技藝:女通靈師織起失明者互助網,用愛搭建生與死的橋樑

2023-06-21 13:10

? 人氣

日本有獨特的信仰觀,並依此發展出各地不同的生死文化。(示意圖/pakutaso)

日本有獨特的信仰觀,並依此發展出各地不同的生死文化。(示意圖/pakutaso)

青森縣女通靈師「Itako」通過讓亡者靈魂依附在自己身上代為傳達消息,來溝通陰陽兩界。

她們原本是為身邊的部落女性提供建議的一種「諮詢師」。

Itako需要通過修行獲得通靈術。但如今,這種師徒相授的傳統Itako文化正面臨絕跡之危。

本文將對Itako產生的社會文化背景及日本人的靈魂觀做一考察解析。

自然崇拜和祭祖習俗

或許有不少人認為,日本人是沒有宗教信仰的。然而,從日常生活可以看出,即使在全世界範圍內,日本也可以說是一個頗具信仰的民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盂蘭盆節的返鄉祭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最近,受疫情等影響,日本人選擇儘量不回鄉,但在此之前,每逢盂蘭盆節,日本人不顧高速堵車紛紛返鄉掃墓。此外,在飯前雙手合十,說一句「我開動了」。這既是對「八百萬」諸神的感謝,也是對「一切眾生」(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物)的懺悔。

日本的殺蟲劑製造商每年都會為被其產品殺死的蟑螂和蒼蠅舉辦追悼會。放眼全球,應該都找不出像這樣的國民了吧。

如果將這種源於某種宗教思想的行為稱為信仰,那麼這些日本習俗無疑就是一種信仰。雖然承認自己信仰那些存在創始人的佛教、基督教或伊斯蘭教等「人為宗教」的人並非大多數,但多數日本人其實都有堅定的信仰。

那麼,日本人的信仰基礎是什麼呢?京都嵐山正覺寺(淨土宗)主持、宗教記者鵜飼秀德對此做出了如下解說。

「日本人的信仰融合了泛靈論(animism)、佛教、神道教和儒教等多種思想,此外還加入了地方特色,因此無法一言以蔽之。不過,如果一定要得出一個簡明扼要的結論,那麼可以說日本人的信仰基礎是自然崇拜和祭祖習俗。」

這種信仰正是孕育了青森縣女通靈師「Itako」的文化土壤。

基於「靈肉二元論」的生死觀

Itako肩負多項職責,其中廣為所知的是「通靈」,即讓亡者靈魂依附在自己身上,然後代為傳達消息。

通過念咒語,將另一個世界裡的祖先靈魂召喚回來。在這種招魂通靈的行為背後,隱藏著靈肉二元論的思想,即肉體和靈魂各司其職,即使肉體消失,靈魂也不會滅亡。宗教學家山折哲雄認為,靈肉二元論是日本人生死觀的基礎。

這種生死觀深深根植於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盂蘭盆節期間,日本人製作的「精靈馬」,即把黃瓜當作馬、將茄子當作牛,是先祖靈魂往來陰陽兩界的坐騎。京都每年8月16日舉辦的「五山送火」儀式就是為了將返回各家的靈魂送回山中。

日本人普遍認為,靈魂離開肉體後,通過子孫後代的供奉得到淨化,在經過第三十三回祭祀儀式或第五十回祭祀儀式後成「神」。在成神之前,這些靈魂停留在山中,在正月、盂蘭盆節、春之彼岸或秋之彼岸時,他們會回到之前的家裡。人去世後,靈魂前往山中,這被稱為「山中他界觀」(在靠海的地區,人們信奉「海中他界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