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大戰略-國防課》和平靠實力!以色列躋身軍事強國,關鍵在1%計畫

2023-06-30 08:30

? 人氣

以色列資安教父、特拉維夫大學資安研究中心(ICRC)主任班伊瑟瑞爾剖析以色列贏的策略。(顏麟宇攝)

以色列資安教父、特拉維夫大學資安研究中心(ICRC)主任班伊瑟瑞爾剖析以色列贏的策略。(顏麟宇攝)

「有人想挑起戰爭,我們一定痛擊對方軍隊。」敵國環伺的以色列建國之初沒有軍隊、也沒有武器,卻在75年內打造出擁有全球最先進科技武器系統的精銳部隊,躋身軍事強國,軍方贏的策略就在關鍵的1%。

以色列國土面積只有台灣的6成,且其中3分之2是沙漠,人口只有台灣的4成,水資源更僅有台灣的1成,這樣一個先天不足的中東小國,卻在科學、軍事、創新創業、文學藝術等領域均有卓越表現。以色列的成功經驗,能為台灣帶來什麼啟發?《風傳媒》採訪小組遠赴以色列,逐一採訪諾貝爾獎得主、國會議員、億萬富豪、新創企業家、智庫負責人與學者,透過《小國大戰略》專題,為台灣上8堂「以小搏大」的策略課。

以色列建國75年以來,國內猶太人口與周遭阿拉伯國家的比例差距懸殊,建國第一天沒有軍隊,也沒有武器,如何在75年內打造出擁有全球最先進科技武器系統的精銳部隊與以小搏大的防禦能力,以色列資安教父、特拉維夫大學資安研究中心(ICRC)主任班伊瑟瑞爾(Isaac Ben-Israel)透露,以色列的秘密武器關鍵就在於那1%。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特拉維夫大學校園裡有一座別出心裁的「賽博馬」(Cyber Horse)大型雕塑,由遭病毒感染或惡意軟體恐擊而被廢棄的電腦與手機等零件拚裝而成,像徵特洛伊木馬屠城記中暗藏敵人的木馬,提醒人們留意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電子相關設備的資訊安全。

20230607-以色列專題,特拉維夫大學內「特洛伊電子木馬」。(顏麟宇攝)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校園內「賽博馬」。(顏麟宇攝)

6月初,《風傳媒》採訪小組來到特拉維夫大學資安研究中心主任班伊瑟瑞爾的研究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牆上掛滿知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照片,可以感受到愛因斯坦超越時空的巨大影響力。

軍中服役30年 預見網路在未來戰爭中扮演要角

班伊瑟瑞爾目前同時擔任以色列航太局主席、以色列國家研發委員會主席,曾在軍中服役長達30年,自特拉維夫大學畢業後,取得哲學博士學位,他曾擔任以色列空軍情報與武器研發單位高階主管。1998年他升任少將,擔任國防部研發局局長,預見網路作戰在未來戰爭中將扮演重要角色,列為重點工作。

2010年,班伊瑞爾成為總理納坦雅胡的網路顧問,籌建以色列國家網路局,主要任務是管理網路攻防的全新戰場,如果國家遭遇網路攻擊,必須確保生活能正常運行,並提升以色列在網路戰爭的優勢。他曾擔任以色列第17屆國會議員。自軍中退休後,回到母校特拉維夫大學,持續資安相關研究工作。

20230607-以色列專題,特拉維夫大學網路研究中心 ICRC 負責人 Prof. Isaac Ben-Israel。(顏麟宇攝)
特拉維夫大學網路研究中心負責人班伊瑟瑞爾曾在軍中服役長達30年。(顏麟宇攝)

今年是以色列建國75周年,班伊瑟瑞爾指出,1948年5月以色列宣布獨立建國,當時國家領導人非常清楚,接下來將引爆一場戰爭,四周阿拉伯國家會攻打以色列。在此之前,這個地方是英國殖民地,以色列沒有自己的軍隊,也沒有武器,該如何保衛自己的國家呢?

75年前的以色列,與四周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軍力懸殊,根本無法相比;即使75年後,兩者在人口數上還是相差一大截。班伊瑟瑞爾做了一個簡單的推算,以色列全國有900多萬人,其中猶太人約600多萬人,四周的阿拉伯國家人口約3.6億人,兩者是1比60;如果把四周的穆斯林國家人口加總計算進來,兩者是1比200。以色列與四周敵國的人口相比,不論是1比60,或是1比200,都是非常大的差距,在這個情況下,以色列如何存活?

當年在英國統治時期,班伊瑟瑞爾說,「當時我們不可能有自己的軍隊,也不可能打造自己的坦克、飛機,也不能去採購武器。那麼,明天就要打仗了,我們什麼都沒有。即使我們有軍隊和武器,從以色列和四周敵國人口1比60和1比200的懸殊比率來看,兩者差距是不可承受的現實。」

20230607-以色列專題,特拉維夫大學網路研究中心 ICRC 負責人 Prof. Isaac Ben-Israel。(顏麟宇攝)
班伊瑟瑞爾提到,以色列建國之初,與四周阿拉伯國家間的軍力相當懸殊。(顏麟宇攝)

以小搏大策略:投資人力資本發展先進科學與科技

針對以色列贏的策略,班伊瑟瑞爾寫了一本書《以色列國防準則》(Israeli Defense Doctrine),這是以希伯來文寫的,還沒有英文版。他引用以色列國父本古里昂(David Ben-Gurion)的話,「我們無法在數量上與鄰國競爭,必須以質取勝。」究竟如何以質取勝呢?主要有兩項,一是大量投資人力資本,其次是優先發展最先進的科學與科技,必須建立自己的軍隊,發展全球最先進的科學與科技。從建國第一天就開始進行這兩個目標,持續至今。

在投資人力資本方面,班伊瑟瑞爾指出,以色列年輕人服役期很長,最初男性與女性的服役期間一樣,都是3年,後來陸續有調整。通常年滿18歲高中畢業生先服兵役,再去讀大學。

軍方培育人才秘密武器:每年篩選1%作為學術儲備役 

以色列軍方培育人才有一項秘密武器,他說,「軍方每年會篩選1%的優秀人才送去讀大學,主要是科學與工程學,稱為『學術儲備役』(academic reserves),這些優秀人才以3年時間讀完大學,再回到軍中服役,協助軍方發展最新科技、武器系統等,我自己就是學術儲備役。」

為何稱為學術儲備役?班伊瑟瑞爾說明,「萬一這些優秀青年在讀大學時,戰爭發生了,他們必須立即回到軍中服役,當前許多高科技公司董事長、新創公司創辦人或執行長,99%來自這一群優秀的學術儲備役。」

1967年六日戰爭結束一個月後,班伊瑟瑞爾從高中畢業,被選拔為學術儲備役,他到特拉維夫大學讀數學與物理,3年後畢業,回到軍中服役,沒想到一待就是30年,最後以少將官階退休。他回憶,自己大約每隔5-6年會回到大學修課1-2年,軍方支付一切費用,他完成了哲學博士學位。

20230607-以色列專題,特拉維夫大學網路研究中心 ICRC 負責人 Prof. Isaac Ben-Israel。(顏麟宇攝)
班伊瑟瑞爾曾是以色列軍方的學術儲備役。(顏麟宇攝)

贖罪日戰爭慘勝 催生「塔皮歐」菁英計畫

1973年10月爆發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 War),以色列最初情報失準,未能事先掌握敵人即將發動攻擊的情報,最後雖然慘勝,但當時總理梅爾夫人(Golda Meir)與國防部長戴揚(Moshe Dayan)等部會首長均辭職下台。痛定思痛之餘,希伯來大學兩位教授亞濟夫(Shaul Yatziv)與杜丹(Felix Dothan)向軍方提出一個菁英計畫「塔皮歐」(Talpiot),挑選最聰明且有領導力的人才,培養他們具備最新科學與武器科技背景,協助軍中研發最新且有效的武器。」

「塔皮歐」一詞來自《聖經》〈雅歌〉,指城堡上的塔樓,意謂最高成就。「塔皮歐」計畫於1979年推出,成員最初要去大學修習物理與數學,以3年時間取得學士學位,然後要在軍隊服役5年半,總共服役期長達9年。迄今,這項計畫已培育逾千名塔皮歐超級戰士。

以色列軍隊有許多菁英計畫,「塔皮歐」是其中的一項。班伊瑟瑞爾指出,塔皮歐是菁英中的菁英,從原先每年1%的菁英人才庫中再篩選1%,亦指萬分之1,這是一個較小群體,每年大約數十人。

菁英計畫行之有年 軍中有25%具科學與科技學位

以色列建國75年來,透過「學術儲備役」與「塔皮歐」菁英計畫,打造了素質最優的軍隊。班伊瑟瑞爾說,「這是以色列的秘密武器,我們從零開始,打造了一支龐大的軍隊,其中25%具有科學與科技相關學位,這項關鍵比例奠定了以色列國防軍的基礎。」

20230607-以色列專題,特拉維夫大學網路研究中心 ICRC 負責人 Prof. Isaac Ben-Israel。(顏麟宇攝)
班伊瑟瑞爾受訪時談及以色列軍方的「菁英計畫」。(顏麟宇攝)

有一項指標非常重要,班伊瑟瑞爾比較不同國家之間,擁有科學與科技學位人數占總人口比例。他觀察一般國家大約占0.4%左右,有兩個國家比例稍高,即美國與日本,均為0.75%,而以色列則是1.5%,相當於美、日的兩倍。

為何以色列擁有科學與科技學位者的比例會高於美、日?班伊瑟瑞爾分析,以色列自建國之初就實施學術儲備役,篩選最優的1%去讀物理與數學學位,這就奠定了其中的1%,至於另外的0.5%,這與其他一般國家相同,是年輕人自由選擇的結果。因此,總加以來,以色列擁有科學與科技學位人口的比例是美日的兩倍,一般國家的3倍,包括台灣。

依台灣教育部統計資料,2020年,台灣大專擁有科學與科技學位(STEM)畢業生約9.2萬人,占總人口比例約為0.4%,遠低於以色列。

在優先發展全球最先進的科學與科技方面,班伊瑟瑞爾指出,「以色列建國之初完全沒有國防工業,也沒有科技,無法自己製造武器,國家每年送很多年輕人到國外最好的大學進修,國內則加強科學與科技教育。1956年我們創辦特拉維夫大學,這是個案例,在此之前,以色列理工學院與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早在以色列建國之前就成立,迄今已逾百年,在科學與科技教育方面打下良好基礎。」

全球最早推出無人機 軍事準則、武器系統、電子作戰成優勢

以色列是全世界最早使用無人飛機的國家,班伊瑟瑞爾指出,「以往如果要瞄準攔截飛彈,必須鎖定非常熱的引擎,如果你的位置在前面,無法鎖定這顆飛彈,所以我們研發出新式攔截器,我們是全球第一個研發出可以從任何角度攔截飛彈的國家。」

以F-16戰鬥機為例,他說,以色列向美國買F-16戰鬥機,同樣地,埃及與沙烏地阿拉伯也向美國買F-16,如果在戰場上,大家都使用相同的平台,雙方的軍力旗鼓相當。在這樣的情況下,以色列惟有以質取勝,研發更好的飛彈和電子作戰系統進行攔截。

再舉一個例子,班伊瑟瑞爾說,1973年贖罪日戰爭期間,以色列與埃及空戰,雙方損失的比率是1比100,意即以色列損失1架戰機,埃及則損失100架。為何雙方有這麼大的落差?他表示,主要因為以色列有更佳的武器系統、更佳的電子作戰系統。

「由於我們有絕佳的軍事準則,我們存活下來了。」班伊瑟瑞爾說,從1948年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爆發第一次以阿戰爭,接著是1956年第二次以阿戰爭,再來是1967年六日戰爭,然後是1973年贖罪日戰爭,再來是1982年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戰爭。從1982年迄今約40年間,沒有全面性大規模戰爭,只有一些零星的戰役,為什麼呢?

20230531-E501-以色列專題_E以色列大事紀
 

「有人想挑起戰爭,我們一定痛擊對方軍隊」

「有人想挑起戰爭,我們一定痛擊對方軍隊。」他說,對方會有重大傷亡與損失,於是對手會開始盤算,如何避免戰爭,避免有更大的傷亡,於是埃及是第一個改變思維的國家,1978年9月雙方簽署《大衛營協議》,埃及是第一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這也是最重要的和平協議之一,接下來約旦也跟進。至於與以色列相鄰的敘利亞,軍力很弱,沒有能力宣戰,因此40年來,即使有些零星的戰役,沒有爆發全面性的戰爭。

班伊瑟瑞爾回顧這75年來以色列的建軍史,「我們所遵守的軍事準則是非常有效的,迄今我們仍沿用這套準則。」他說,「兩周前,我到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如果在5年前,這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受《未來衝擊》啟發 30年前領先全球發展電腦作戰

近年來以色列在網路資安產業的發展成果令人刮目相看,班伊瑟瑞爾功不可沒。早在1992年,他已意識到網路在未來戰爭扮演重要角色。當時Cyber這個字尚未出現,Internet才剛出現,當時全世界沒有人討論電腦作戰。

美國未來學者托弗勒(Alvin Toffler)在1970年發表《未來衝擊》(Future Shock)一書,早在學生時代,班伊瑟瑞爾就曾讀過這本書,1992年重新讀一遍,其中許多科幻場景都實現了,電腦越來越普及,體積越來越小,許多電子產品都連上平台,甚至連戰鬥機都依賴電腦操控。他說,「如果你要打下一架戰鬥機,不必用昂貴的飛彈,只要利用網路駭進敵機的電腦,命令駕駛座彈出,這就贏了。」

因此,30年前,班伊瑟瑞爾向當時參謀總長報告,擬在軍中成立一個電腦作戰(computer warfare)單位,研發電腦作戰科技,這個方案獲得支持,

20230609-以色列專題,特拉維夫,以色列國防部。(顏麟宇攝)
位於特拉維夫的以色列國防部。(顏麟宇攝)

以色列是全球第一批研發網路作戰的國家之一。班伊瑟瑞爾說,生活中必須有足夠多的系統由網路控制,網路作戰才會變成軍事作戰的一個選項。經過多年研究,他發現以色列由於數位化程度遠高於其他鄰近的阿拉伯國家,很容易遭受網路攻擊(cyber attack),因此提醒政府部門注意。

研擬全國網路資安發展計畫 資安納入高中課程

到了2010年,當時總理納坦雅胡指派班伊瑟瑞爾研擬一項全國網路資安發展計畫,他提出一項5年計畫獲得總理的支持,全力推動。他說,「以往有關網路資安的業務主要是軍事情報單位的工作,他們很少對外宣揚,但是世界變了,日常生活中一切都連上網路,人們的食衣住行都依賴網路,必須把這項網路資安的資訊公開化,合法化,開放民間產業參與,納入學校教育,大學教師可以進行研究教學,我們首度把網路資安納入高中課程,這在全世界是首創。」

「軍事、教育、產業等三者相互關聯,成為一個生態系,缺一不可。」他說,以色列高中生在學校學習了有關網路資安課程,18歲進入軍中服役,如果對網路資安有興趣,經過篩選,納入學術儲備役,他們可以先進大學研讀有關資安課程,3年畢業後回到軍中服役,等到退伍後,可以自行創業,帶動資安產業的發展。例如,資安大廠Check Point共同創辦人薛德(Gil Shwed)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現在有非常多成功案例。

20230607-以色列專題,特拉維夫大學網路研究中心 ICRC 負責人 Prof. Isaac Ben-Israel。(顏麟宇攝)
班伊瑟瑞爾強調,軍事、教育、產業等三者相互關聯,缺一不可。(顏麟宇攝)

疫情前曾訪台 對高科技產業發展印象深刻

班伊瑟瑞爾曾於2019年訪台,對於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印象深刻。他說,台灣是已開發國家,控制了非常重要的電腦科技零組件,例如所有電腦都需要使用晶片,這是過去半世紀以來最重要的科技發展,這是發展人工智慧、武器系統最重要的元件。在發展軟體方面,尤其是以小搏大的能力,以色列的經驗顯示,有幾個基本的要素,包括教育、產業和政府(軍事)等,三者缺一不可,相互合作才能建立完整生態系統。

對於生成式AI與ChatGPT出現之後,造成更多假訊息擾亂社會,究竟該如何有效因應?該立法管制嗎?對此,班伊瑟瑞爾表示,「今年接到一個看似國際影星迪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賀年的影音檔,他說希伯來語,我一看就知道這是假的,但是目前最新的Deepfake 技術可以假亂真,對方連口音都可以做得和真的一樣,讓你分不出來真假。所以,如果面對這類層出不窮的假訊息,你要立法去管制,恐怕很困難,最好的方法是教育民眾擁有最基本的常識,遇到有疑慮的假訊息,知道該如何處理,這恐怕是最重要的。」

20230531-E501-以色列專題_D以色列小檔案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錦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