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MeToo風波談談對加害者說出加油之人的心態

2023-07-02 05:30

? 人氣

許傑輝在《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劇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今捲入性騷風波宣布引退,電視台決定換角。(圖/翻攝自YouTube/公視戲劇 )

許傑輝在《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劇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今捲入性騷風波宣布引退,電視台決定換角。(圖/翻攝自YouTube/公視戲劇 )

近期MeToo事件多點爆發式地襲捲教育、政治與娛樂圈,當受害者勇敢的跳出來指控加害者對其的傷害,底下有許多人留言為他們加油,體現人性中溫暖的一面,不過另一方面,當被指控的加害者發文道歉時,底下卻也有許多人為他們加油,如此的行為為什麼會對社會產生重大傷害?為什麼有些人會為這些惡劣行徑的人加油?而我們又該如何避免有類似的心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加油?這樣的社會還有道德可言嗎?

自由道德的標準因人而異,不過確實也有人類文明畫出的道德與法律的底線,像是這次的MeToo風波就是人類社會演化至今的一個產物,代表著人類文明的基礎底線,如果在路上隨便問一個路人,筆者相信不會有人會認為性騷擾是正確的事情,不過筆者卻發現有很多人在加害者臉書底下留下「加油」二字,這裡並不包括「加油,但請誠實面對你對受害者造成的痛苦,不要逃避。」等類似語意的語句。

這些留下加油的人想要表達的是,無論如何支持加害者,不信任受害者,有的在替加害者找藉口,有的甚至檢討起受害者,所以留這些留言的人要倡導的觀念是,即使性騷擾也沒關係,不管私德有多糟糕,反正能夠繼續帶給我們歡笑比較重要?筆者試問如果這樣的人佔據社會多數,那這樣的社會是否還有任何道德可言?

加油?因為你很自私

一定會有人納悶,為什麼這些留言的人還可以留下類似:「不管你做過什麼事情,我都支持你!」、「這波我挺你!」、「加油!」與「受害者一定別有目的!」這其實參雜著複雜的人類心理因素。

類似的事情其實也充斥在我們生活的周遭,像是川普至今面臨許多項刑事指控,不過其仍保有如此高的支持度,這裡並不是說支持川普就是心態扭曲,而是發生這麼多問題,卻仍為其護航這點才糟糕,又或者邪教組織仍在如今高度發展的社會佔有一席之地,可以看到很多邪教組織被爆出來做骯髒的事情之後,也有很多人為其護航。背後影響的因素有很多,但我們可以從,人類習慣找到效仿與崇拜的對象且不願自身所相信的世界崩解的角度切入探討。

人們出生開始就先會受到家庭的教育,人們會模仿父母的行為模式,用以使自己能夠生存於這個世界上,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開始慢慢有獨立思考與批判事物的能力,開始不會一昧的全全模仿別人的行為模式,不過部分人仍會找到一些人事物加以模仿與崇拜,某種程度上這並非不好的事,而當某些人非常喜歡某個偶像時,總是會舉頭上下模仿他們的穿著、行為乃至於思想,而當偶像被爆出這樣的風波時,這些留下加油的人總是希望自己過去相信與信仰的人物不是真正的壞蛋,只是「年少輕狂」又或者被惡意指控了,所以當他們看到受害者可能對自身相信的世界產生重大影響時,也就是偶像要掰掰了。

他們有兩個方式避免,一個是檢討這個讓虛假世界崩塌的力量,就是受害者,一個是反正我管你外面批判的力道有多強大,我就要支撐著這個假面的人到底,是一種盲目的崇拜。有些不完全道歉的加害者抓準其支持者這兩種傾向,似乎就是要操弄支持者鞏固自身的假清廉,而後東山在起,所以看清楚這些人吧!

20230628-許傑輝的道歉文底下,仍有許多人留言加油。(圖/翻攝自許傑輝臉書專頁)
許傑輝的道歉文底下,仍有許多人留言加油。(圖/翻攝自許傑輝臉書專頁)

不過蠻有趣的是,有些人的長相可能是現代社會所接受的,就有很多加油者替他們加油,有些直白的說長的不怎麼樣,下面就更多的是批判他們的人們,這的確值得觀察,好像道歉也會分上長的如何,又或者可能也是這些長得好看的人過去所營造的形象太好了。

「加油為了什麼?為了看到自己心目中欣賞的人物繼續活躍在螢光幕前,加油之人不惜蹂躪受害者的傷口也要為他們的偶像給予盲目的支持,說真的很自私。」

再舉個例子,當我們面臨政治類等較為敏感的事物時,人們也會盡一切可能維護自己相信的事物,當自身過去所相信的事物與人物崩塌時,這時人們仍會努力的不看見那些事實,因為當人們認定那些是事實,過去所相信的政治價值將全全崩塌,這對於人們來講太殘酷了。所以常有人說:「最高明的騙術是連自己都騙。」就是在表達類似的思想,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大學教授或者高知識份子寫了一篇替政治人物開脫的文章,用了許多之乎者也,但是內容卻像是未受過教育的小孩子,也是蠻可憐的。

簡言之,人們因為心理因素而選擇崇拜一些人物,但被爆出各種骯髒事情時,他們選擇不讓自己曾經效法的對象崩塌,自己相信的世界就不會垮掉,這就是支持者留下「加油」的原因之一。只能說根植於人類心中的崇拜傾向,有時保護人類文明的進展,但有時也令我們陷入毫無理性的盲目。

該如何避免自己成為自私的加油者

原則上我們一定會有自己欣賞的事物、人物與政黨,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欣賞不代表我們就要全全的放棄自身思考的能力,將自身意志完全疊加於自己欣賞的事物,就是不必要將他們視為自己世界的全部,以及對於一些道德價值似乎也沒有妥協的餘地。

正如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的哲學概念「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所說,我們在對於一些價值與道德不應該用「如果⋯⋯,那就⋯⋯」來看待,像是如果是這個人所犯下的錯誤那就沒關係,或是這可能只是怎麼樣,並不是真正的惡意,而是要用「應當」來看待,真正的道德不會隨著任何情勢或任何人物而有所改變,我們要用「應當」來面對這些道德標準,這看似相當簡單,不過看看加害者底下的留言,就知道不簡單。

日本哲學家西田幾多郎(にしだ きたろう)在其著作《善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Good)中提出「純粹經驗」(pure experience)哲學概念,是指人類在經驗與接觸各種事物之前有一個原初的狀態,而這個原初狀態能夠幫助我們達到所謂「善的頂點」,所以西田幾多郎將其著作命名為《善的研究》,這給了我們一些啟示,當我們在面臨任何感性事物之前,如果要避免自身陷入「加油者心態」,就先放下對事物的喜愛與經驗,純粹的感受情勢之發展,這樣我們所做出的決定會更接近於社會的整體利益,使得這個社會越來越接近「善的頂點」吧!

*作者為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