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盈隆專欄:為什麼台灣人期盼強大第三勢力的出現?

2018-08-25 06:50

? 人氣

台北市長柯文哲固然凝聚了厭惡兩黨鬥爭的民氣,但能否真的集結成新的政黨或第三勢力,還有待觀察。(柯承惠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固然凝聚了厭惡兩黨鬥爭的民氣,但能否真的集結成新的政黨或第三勢力,還有待觀察。(柯承惠攝)

台灣現在是一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的年代。人心普遍期盼「聖君賢相,福國利民;治世能臣,振興經濟;龍城飛將,抵禦外侮」,但遲不可得。這也反映在傳統政黨政治的嚴重腐蝕。人們對傳統兩大黨對決的戲碼漸漸感到不耐,甚至完全失去興趣,2018年地方大選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想的已經不是傳統的政黨輪替,而是有朝一日有新的勢力一舉輪替掉兩大黨,民進黨與國民黨。這種形勢,宛如乍然從石壁迸出,在兩年前是完全無法想像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崩解中台灣政黨體系的五道明顯裂痕

以下有五項強有力經驗證據,足以佐證。

(一)冷吱吱的政黨感情:民進黨 VS. 國民黨

根據「美國全國選舉調查研究」(American National Election Survey, ANES),這是一個在美國相當受重視的學術研究計畫,長期對美國兩個主要政黨,民主黨與共和黨,進行政黨感情溫度的研究。自1978年到2012年,美國選民對民主黨的政黨感情最高63度,最低51度,都在溫暖正面的一邊;另一方面,美國選民對共和黨的政黨感情最高59度,最低44度,除2008與2012兩次低於50之外,其他也都在50度以上。

用同樣的測量方法,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年3月全國性民意調查的結果顯示:台灣人對今日完全執政的民進黨的感情溫度是47.11度,低於50度,是一個偏冷淡的溫度。在國民黨方面,台灣人對今日在野的國民黨的感情溫度是44.57度,則是一個更偏冷的溫度。和民進黨的感情溫度做比較,台灣人對國民黨的政黨感情溫度比民進黨低2.51度;這對比美國民主黨及共和黨的例子就更清楚了。台灣人對民進黨與國民黨這兩個主要政黨的感情溫度都在50度以下,顯示台灣人對兩大黨的感情冷吱吱,即使不是冷冰冰,但顯然感情不好。

2018-03-18-台灣民意基金會3月民調,台灣民眾對民進黨好感度。(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2018-03-18-台灣民意基金會3月民調,台灣民眾對民進黨好感度。(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2018-03-18-台灣民意基金會3月民調,台灣民眾對國民黨好感度。(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2018-03-18-台灣民意基金會3月民調,台灣民眾對國民黨好感度。(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二)空前最低的政黨認同

「政黨認同」,是影響選民政治態度和投票行為的最重要變數之一;也是支撐一國政黨政治穩定運作的決定性因素。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剛出爐的八月全國性民調結果:台灣藍綠勢力的分布,大體上是24.5%綠,24.5%藍,46.9%是中性或獨立選民。簡單的說,以全國為範圍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綠與藍的力量已經不相上下,已經重疊在一起,它意味著民進黨認同繼國民黨認同之後,被打趴在地,這是台灣政黨政治史上一個極特殊的時刻。藍綠勢力合計只有49%,並沒有過半,甚至只比獨立選民多兩個百分點,基本上延續了七月的景象。換句話說,這是台灣藍綠政黨社會支持力量最虛弱的時候,它反映的是台灣社會為數可觀的人對兩個主要政黨的失望與不滿;也說明了,民進黨與國民黨社會支持力量顯著且持續的衰退。

喜歡這篇文章嗎?

游盈隆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