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性仁觀點: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十年倡議的省思

2023-10-21 07:00

? 人氣

2017年,時任瑞士總統羅哈德出席一帶一路高峰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合照。(AP)

2017年,時任瑞士總統羅哈德出席一帶一路高峰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合照。(AP)

中國大陸自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歷經十年發展;這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大陸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國際合作項目成果豐碩,涉及到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治理、文明交流互鑒等多個領域。在中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影響下,「一帶一路」的新階段既面臨挑戰,也存在新發展機遇。然而挑戰、質疑及阻擋和抵銷之力量不時出現,且從未減少,但十年來無論「一帶一路」推展順利與否,都需要盤點及反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前全球化智庫(CCG)從自身對全球化的長期研究出發,以「多邊化」為關鍵字,提出「一帶一路」多邊化發展的十點倡議,在已有的雙邊和多邊化合作基礎上,深化多邊合作,與眾多現有國際合作機制實現更加緊密和更加高效的對接,提升「一帶一路」國際公共產品屬性,打造高效的「一帶一路」多邊合作機制,使更好地順應當前全球化發展的趨勢。這十點倡議,無異便是「一帶一路」十年來的反思,值得探討與研究。

這十點倡議如下:

一、參照中國-東協中心模式,在北京設立各有關國家參與的「一帶一路」多邊合作中心,建立精幹高效的三級管理模式,在有關國家雙多邊重大戰略對接合作中提供指導並開展具體的工作。

二、成立「一帶一路」多邊指導委員會或國際顧問委員會,邀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社會各界人士、前政要等出任其成員,從頂層設計出發,打造「一帶一路」全球治理諮詢和交流機制,提升互信,以加強思想交流和決策參考。

三、建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組織,對接現有區域機制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及規則。參照經合組織(OECD)運行方式,透過一視同仁的監管措施形成激勵手段,促進政策進步,尋求與經合組織之間的對接、對話和合作。

四、對接美歐印,構建四方國際合作或多邊合作平臺,與目前既有的重建美好世界(B3W)、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計畫以及「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等概念尋求接觸,探索建立中美歐印「四方+」國際合作平臺的可能性,透過優勢互補、良性競爭及協力廠商市場合作等,共同提升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水準。

五、依照G20、APEC機制的峰會方式,在有意願的國家輪流舉辦或與其合作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此展現「一帶一路」倡議的多邊性,提升各國對「一帶一路」認知、參與、親切及認同,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循序發展。

六、由亞投行牽頭,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國際開發銀行進行合作,成立「一帶一路」國際開發銀行合作聯盟,形成國際化、規範化、公開透明的「一帶一路」投融資體系,在充分發揮各國政府促進融資作用的同時,鼓勵各國民間資本進入,引導商業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參與共建「一帶一路」。

七、尋求穩慎地加入巴黎俱樂部的路徑,遵循透明、可行、可持續的國際信貸規則,實現與國際規則更加緊密的對接,為面臨支付困難的債務人尋求協調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同時防範中國所面臨的外部債務風險,保障全球金融穩定。

八、建立「一帶一路」國際企業聯盟,採取開放的加盟方式,吸引企業回應,引導企業在「一帶一路」政策和專案實施中開展業務交流和資訊溝通,組織諸如製造業峰會、中小企業峰會、跨國公司與中小企業合作論壇、「一帶一路」跨國企業年會等國際論壇,交流產業、投資、合作、風險防範等方面的議題。

九、建立「一帶一路」專業人才網路服務平臺,聚焦「一帶一路」建設的專業人士,借鑒國際經驗,建立「一帶一路」專業人才資料庫和系統的服務體系,方便企業及其他機構尋找合適的國際化人才,幫助專業人士尋找合作夥伴或發展平臺。聯合開展「一帶一路」專項人才培養專案,通過設置合作培養專案、增加獎學金、公派留學等方式鼓勵更多中國學生赴「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留學,同時鼓勵並擇優選擇更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人員來華留學。

十、搭建多層次多元化的智庫平臺、聯盟和合作機制,如召開多邊智庫論壇,不局限於「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吸收全球有重大影響力的智庫加入,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就「一帶一路」及其他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展開深入研討,定期舉行智庫峰會或論壇,形成品牌化活動,為各方決策提供決策依據和參考。

上述十項既指明未來努力方向,但根本核心的關鍵在於世界看待中國的方式,這基本的意識型態和認知方式如果有偏差,想當然爾一定會影響「一帶一路」的成效。

現今「一帶一路」發展的危機促使「一帶一路」在政策相通方面做出了調整,以政策協調維持經濟合作與發展的韌性和穩定。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格局的區域化,中國大陸在國際貿易、投資等領域的合作力度加深,突出表現在與東協共同推動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2022年1月1日的生效,迎來上海合作組織和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擴員,同時中方還啟動了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的談判,並積極準備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一帶一路」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全球合作機制,正在準備迎接更多的合作方式與合作內容。這些機會很可惜台灣都沒有參與及感受到,依照現有中國發展狀態,要使「一帶一路」倡議為更多台灣人民所接受和歡迎,有賴於「一帶一路」保持其高度的開放性,在與各種計畫、倡議和戰略的碰撞當中,尋找更有效的發展路徑,恐怕必須先化解台灣民眾內心的隔閡與設限,使其對「一帶一路」有更客觀準確的認知與理解。

「一帶一路」內容過於豐富,範圍過於龐大,難以三言兩語所能涵蓋,涉及國家與區域複雜,且情況不一而定,自此可以發現,未來中國將繼續構建和完善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之間的合作平臺和機制建設。透過發展藍色經濟合作,為疫情後全球經濟復甦和可持續增長提供海洋動力和藍色動力。並在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的框架下,開展共同行動。

另外,「一帶一路」提出10年來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的進展和成效,助力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同時「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北京倡議,綠色發展投融資合作夥伴關係,以及中亞區域綠色科技發展行動計劃,這些也都是重點的項目。

總之,我們可以發現到共建「一帶一路」並不是由中國所能完成,而是需要所有合作夥伴共同參與。一起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全方位的深化合作,堅定不移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替加快落實2030年議程,實現各國共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必須留意的是共建「一帶一路」符合世界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群眾渴望共用發展機遇、共創美好家園的憧憬和期待,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經濟發展規律。「一帶一路」更與中國式現代化相結合,「一帶一路」誠然是替各國開創出一條通往共同繁榮的機會道路。

此外,「一帶一路」與文明的關係也不容忽略,「一帶一路」要尊重不同文明,並從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共建「一帶一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展現出各方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普世價值,這便是「一帶一路」的精髓。

對中國來說,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完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既能使中國產業走出去並帶動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又能使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形成新的產業佈局,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共建「一帶一路」也造福共建國家、地區和人民,對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作出重大貢獻。

因此,可以歸結出共建「一帶一路」是經濟合作倡議,不是搞地緣政治或軍事同盟﹔它是開放包容進程,而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小圈子;「一帶一路」也不是零和,無論處於何種政治體制、地域環境、發展階段、文化背景,都可以加入「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用,實現合作共贏。即使共建「一帶一路」國際環境日趨複雜多變,但中國大陸若保持戰略定力,抓住戰略機遇,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國內和國際、統籌存量和增量、統籌整體和重點,積極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相信有朝一日外界會理解「一帶一路」的初心。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