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統雄觀點:用仇恨團結,因包容分裂─只能以透明競合而匯流

2023-11-01 06:40

? 人氣

精於帝王術的蔡英文在2016年後更登峰造極,把民進黨元老逐步踢出,將《決議文》原始理念的「和中」扭轉成反中、抗中,把《決議文》中的兩岸同一民族,突變成敵國,甚至不時放出「備戰」的風向球,而選舉中「仇恨」與「恐懼」是外在形成壓力性團結的最大力量,果然「用仇恨來團結」達成效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把認同的相同-混淆為制度的相同

國民黨顯然沒有用知識的方法認識與應對這個演變,深藍群眾被民進黨反向帶動,開始形成「認同的相同,混淆為制度的相同」。

由於蔡英文的操作是以民族歧視、省籍差異為著力點,使得深藍群眾中占高比例的外省第二代產生焦慮感,再衍生為對省籍的敏感與懷疑。

去年俄烏戰爭發生,根據網路內容分析發現,很多熟齡者仍有戰爭印象,易將俄烏戰爭「心理投射」到「無法完全排除的兩岸戰爭」,而延申出各種焦慮與偏激態度。突然爆發出大量反美、支俄、甚至反自由民主制度的貼文。

「螺旋反向現象」憂鬱症

這就是「螺旋反向現象」憂鬱症:「支持自由→反蔡獨裁→潛意識仍為人治主義而不求同存異→無力面對被騙但團結的較小群體→期待大陸→反美→支俄→支持獨裁→反自由」。

尤其「不求同存異→無力感→期待大陸」是憂鬱症核心來源。

很多熟齡深藍者帶著「訓政時期民主的經驗與特徵」,亦即個人小事要求自由,但國家大事仍期待山頭領導,存在一定非誰不可,寧人治、非法治的觀念。

這些人對蔡英文的治理不滿,各山頭不能整合,自己不能解決黑派治國的事實,就期待大陸解決。連帶把大陸的朋友認為朋友,大陸的敵人認為敵人。其實大陸并不支俄,對美是競爭升高而尚未存亡對決。自己產生焦慮、情緒、意氣,最偏激者甚至還期待由大陸來解決蔡英文問題。

偏藍群眾過去較文明,原來傾向自由主義,也不會贊成侵略。但在認同與制度的混亂下,變成反向支持獨裁者,反自由民主。

這是矛盾但常見的人類取用行為,也與全球法西斯思想、亦即極端民族主義的復辟趨勢有關。

就政黨發展史,國民黨在族群包容與調適上,是相對發展最好的,但適逢國內外形勢,形成內在猜疑,出現「因包容而分裂」的嫌隙,侯友宜可謂受到池魚之殃。

民衆黨由臺籍柯文哲創黨,高喊「兩岸一家親」雖是舊調重彈的已知解藥,而能被可變者認為比較務實。

盼郭台銘匯流

選戰如果只比意識型態,當前民意結構固定,泛綠大於泛藍、也大於單獨可變群,一定導致賴清德躺著當選。

在「和平優先」3支流裡,深藍意識型態者的取向首選還是郭台銘。郭台銘不可能帶走這類型全部選民,但影響也不可小覷。

國民黨最大的失誤,就是初選不夠透明,不僅郭台銘不服氣,換做別人也不服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