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湧觀點:全球沸騰現轉機─CO2捕集、利用、封存技術的重要角色

2023-11-23 05:50

? 人氣

中油:中油於2021年底在大林煉油廠建置實驗級碳捕集設備,初步先設置一座小型試驗工廠,實驗將捕捉後的二氧化碳透過中油煉製技術製成化學品。中油預計在苗栗通霄鑽井,將原本要開採天然氣的區域,改作碳封存試驗,2023年7月25日進入環評初審,決議修正後通過,中油強調,二氧化碳主要灌注在背斜構造高層,且距鄰近斷層有9.8公里,氣體洩漏的機率低。不過多名環委仍不放心,通霄鑽井坪原本要開採天然氣,中油卻未說明油氣分布狀況,應加強解釋新工程是否造成相關風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伍、結論: 

人類不當生活模式,如燒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因而不斷排放溫室氣體,每年產生約300億噸二氧化碳,已導致全球氣候步入沸騰時代。在使用石油與煤炭仍然是主流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相關業者乃研發CCUS技術以抑制全球升溫與極端氣候惡化。根據科學家研究,近60%的石油和天然氣和90%的煤炭儲量必須留在地下,方能將全球升溫抑制在1.5℃以下。然而對經濟主要依賴石油與煤炭的許多國家而言,減少或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實屬不易。CCUS碳捕集技術已自2021年開始商業化,目前已逾100個工廠,每年碳捕集能力逾4,000萬噸,其中歐美占全球63%。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於2023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石油大國阿聯酋舉行,由由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執行長賈伯出任主席,2023年10月2日賈伯在石油會議中說服20多家石油公司、涵蓋全球1/4的石油及天然氣產量,加入他為化石燃料供應商籌備「全球去碳聯盟」倡議。賈伯也在國際石油展覽會中鼓勵產業投入CCUS技術研發;然而此提議遭環團認為不符減碳效益,將模糊減碳焦點,恐成延長使用化石燃料的藉口。反對者認為CCUS技術應用僅是亡羊補牢,根本之道乃應投注更多資源發展再生能源技術,而非用能源和成本執行碳捕捉,CCUS是因應淨零壓力下的產物,是一項過度措施,應有退場時程並擬定轉型情境。我國台電及中研院於2023年11月14日發布去碳燃氫小型發電機商轉成果,有別於CCUS先利用天然氣發電,再運用碳補捉、利用、碳封存技術達到淨零排放;去碳燃氫技術則是先將天然氣裂解成「零碳氫」及「固態碳」,將氫能投入發電機發電,進而從減碳逐步邁向零碳,固態碳則再另做工業使用,我國研發這種新技術對減緩全球沸騰亦將有所助益。

*作者曾任飛航總臺主任氣象員、民航局組長、大學兼任副教授、全球沸騰張泉湧專欄作者、著有「圖解全球暖化之危機與轉機」、「圖解大氣科學」等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